1949年1月22日,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正式签字,其麾下仅剩的20余万部队也按照协议内容,与北平城外的解放军部队正式停火。此前1天,傅作义已在中南海怀仁堂召集麾下高层开会,当众宣布了这份协议书,并连同《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一起下达城内守军部队。
傅作义嫡系带头出城
同一天,协议书在当天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北平和平解决正式公之于众,千年古都终于避免了一场战火荼毒,全城百姓奔走相告,欣喜万分。很快,第一支出城部队骑兵第4师就按照计划开出城外,准备接受解放军的改编。该师系傅作义嫡系部队,抗战时期傅担任第35军军长,师长刘春方就担任直属骑兵团团长,常年追随左右,因此该师出城非常顺利,未生波折。
城内守军多是中央军嫡系
但当时的北平城内共有“华北剿总”司令部所属2个兵团8个军,共计25个师20余万人。其中,除了骑兵第4师以外,仅有第35军269师和第104军的4个师是傅作义的基本部队,愿意执行其命令,其余的则都是中央军部队,内部混杂着不少思想顽固的死硬分子,有的甚至还是保密局特务,一心煽动破坏起义。
北平的中央军部队基本隶属李文第4兵团和石觉第9兵团,李文、石觉分别毕业于黄埔一期和三期,在中央军系统任职多年,对老蒋忠心耿耿。1月21日,傅作义召开高层会议,提前通报和平协议内容,李文当场痛哭道:“怎么对得起校长!”石觉更是拍案而起,大声质问和平起义之举是否请示过蒋介石。
分化瓦解后中央军分批出城
不过,两人迫于压力,最后没有敢激烈反对,更没有胆量起兵对抗。不过,他们也没有打算参与,还要求带着麾下将领们一起回南京。1月24日,李文、石觉以及13军、16军、31军、94军和青年军205师团以上军官,在东单临时机场分乘2架飞机离开北平。剩下的中央军虽然仍有十余万之众,却失去了主心骨。傅作义趁机将剩下的高级军官们软禁,使其更加群龙无首。
同时,傅作义采纳中共方面的建议,派总部有关人员和政工人员深入部队中,进一步开展思想教育,介绍骑4师出城后的待遇,积极进行动员部署。26日,军心初步稳定后,出城改编工作重新恢复,不过随后出城的基本都是中央军;傅作义系统的第104军和第35军269师则留守城内、接管防务。
1月31日12时30分,解放军先头部队、东北野战军4纵10师率先经西直门进入北平城,正式进行接管,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