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第四回薛宝钗也紧跟着进府了。
本来黛玉进荣府来以后,生活是比较顺心的,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都往靠后了,宝玉和黛玉二人之间的亲密友爱,也跟别个不同。他们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宝钗一个小姐,为何大得下人之心?丫头们为何也喜欢和宝钗去玩,是她对丫头们关怀体贴吗?
非也,不过都是她的营销手段而已。与其说是宝钗大得下人之心,不如说是她深得小人之心。
文中说: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这很正常。作为一名正常的贵族小姐,黛玉不必刻意去讨好下人,这有失身份。
宝钗小恩小惠拉拢下人,收买人心,这本就是刻意为之。下人们表面对她好,是她的拉拢,也有很多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看在王夫人的份上。毕竟王夫人是贾府的主母,而宝钗是她的亲外甥女。
不管下人们对宝钗的敬重是否流于表面,但宝钗对丫头的好却肯定是止于表面,甚至连面子都做不到,完全是空口号。
比如第30回中,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便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却指他道:
“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
靛儿不过一句话,宝钗就义正词严的说了一番,说得靛儿都吓跑了。
说这宝姑娘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原来也不过如此。
又如32回,王夫人说金钏把自己的一件东西弄坏了,她一时生气,打了金钏几下,并撵了出去,谁知金钏竟投井自尽了。宝钗听了是如何对王夫人说的呢,她说:
“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王夫人本还有点不安的,宝钗却说金钏是个糊涂人,死不足惜。这心比王夫人还狠,这样的人能大得下人之心?
再看第44回,凤姐生日当天,贾琏趁机和鲍二家的私会,凤姐喝多了打算回家歇会,刚好撞个正着,还听到鲍二家的说等凤姐死了将平儿扶正的话。
凤姐生气不敢打贾琏,却拿平儿出气,将平儿打了一耳光。贾琏同样不敢对凤姐动手,也将气发泄到平儿身上。可怜平儿夹在中间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平儿被打后,哭的哽咽难抬。宝钗却道:
“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曲,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
听宝钗这话,可有体谅下人之心?分明是将平儿这样的通房丫头当成了主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的私有物品,哪有半分尊重和体贴。
反倒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对婆子下人们更好。黛玉虽然没有刻意去讨好她们,但内心却是体谅她们的。体谅和照顾都是相互的,这个从潇湘馆的风平浪静、从不生事就可以看出来。
第24回写道,袭人因被薛宝钗烦了去打结子,秋纹碧痕两个去催水,檀云因母亲的生日被接了出去,麝月又在家中养病......
这一刻的工夫,只剩了宝玉在房内。偏生的宝玉要吃茶,一连叫了两三声,才见两三个老嬷嬷走进来。宝玉自然不要她们伺候。
没有丫头,宝玉只得自己下来,拿了碗正向茶壶去倒茶。突然背后有人说道:“二爷仔细烫了手,让我们来倒。”
这说话的人自然是小红了,她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早接了碗过去给宝玉倒了茶。宝玉一面吃茶,一面仔细打量那丫头,见她容长脸面,细巧身材,生得十分俏丽干净。但宝玉却不知道她是谁。
宝玉看了,便笑问道:“你也是我这屋里的人么?”那丫头道:“是的。”宝玉道:“既是这屋里的,我怎么不认得?”
那丫头听说,便冷笑了一声道:“认不得的也多,岂只我一个。从来我又不递茶递水,拿东拿西,眼见的事一点儿不作,哪里认得呢。”
但宝玉再追问下去,小红却不多说了。小红欲言又止的话,隐藏了怡红院中很多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事情。这个在此不多说,只说宝玉并不认识自己屋里的这个丫头小红。
再看第27回,当时凤姐站在山坡上招手叫人,小红见了忙跑至凤姐跟前,笑问:“奶奶使唤作什么事?”凤姐打谅了一打谅,见她生的干净俏丽,说话知趣,便让她帮忙传个话。
凤姐笑道:“你是哪位小姐房里的?我使你出去,他回来找你,我好替你说的。”红玉道:“我是宝二爷房里的。”凤姐听了笑道:“嗳哟!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
后来小红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凤姐觉得她说话齐全,便跟小红说:“你明儿伏侍我去罢。我认你作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
红玉听了,扑哧一笑。凤姐道:“你怎么笑?你说我年轻,比你能大几岁,就作你的妈了?你还作春梦呢!你打听打听,这些人头比你大的大的,赶着我叫妈,我还不理。今儿抬举了你呢!”红玉笑道:“我不是笑这个,我笑奶奶认错了辈数了。我妈是奶奶的女儿,这会子又认我作女儿。”
凤姐道:“谁是你妈?”李宫裁笑道:“你原来不认得他?他是林之孝之女。”凤姐听了十分诧异,说道:“哦!原来是他的丫头。”
林之孝是贾府的管家,凤姐对他自然是熟悉的,他的女儿小红凤姐却不认识。以凤姐的能力,要想认识和打探周围的人并不难,只是没有这个必要,所以她并不认识小红。
宝玉平时对自己身边的丫头都体贴又关爱,但是也仅限于他常接触的认识的那些丫头。小红平时不在屋里伺候,只在外头干些粗活,他没有接触因而也认识也不足为怪。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宝玉和凤姐都不认识的小红,宝钗却不但认识,还深知她的为人!
第27回,宝钗在滴翠亭附近扑蝶,后来听到亭中有人在低声说话。自古有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可是宝钗非但勿听,反而悄悄的靠近了去听。
听完了以后却又担心被人发现,转而又嫁祸给黛玉。书中写道: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
先不说宝钗下意识的甩锅给黛玉,且说她为何一听声音就能知道说话之人是宝玉屋里的小红呢?毕竟是宝玉自己都不认得的一个使粗丫头!
可是宝钗认得,她是不见其人只闻其声都认得。可知宝钗对宝玉的丫头有多留意和在意,否则她怎么会仅凭声音就知道谁是谁?
她不仅认得,她还认定小红“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凤姐要求那么严的人,她能看中小红,将小红要到自己身边来做事,这说明小红是个不错的丫头。
小红确实是个不错的。她本来想在宝玉面前博点关注,但被碧痕秋纹等人抢白了一番后,她也觉醒了,从此不再执着于宝玉,而是选择了与自己地位相当的贾芸。可见小红是个既清醒又有智慧的丫头,不愧凤姐看重她。
其实宝玉当初心中也是欣赏她的,第一次见了她以后,便想到后面要她到跟前来伺候,只是担心袭人有看法,才压下了自己的想法。
这样聪慧的丫头,为何宝钗却会觉得她刁钻古怪呢?这就得说回她“大得下人之心”之事了。前面说了,下人口中说宝姑娘好,更多的是看在王夫人的面子上恭维她,并不见得是她真的有多得人心。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眼皮子浅,贪图小便宜之人被她收买。但是丫头中也有清高之人,比如小红就算不上是她的粉丝。
为何这么说,很简单,如果小红像袭人一般将宝钗当成未来的二奶奶人选,那小红就是金玉良缘的支持者。对于支持自己的丫头,宝钗势必会好好利用,而不是将她定性为刁钻古怪之人。
唯一的解释,小红对宝钗施于小恩小惠的做法并不感冒。而且宝钗肯定仔细研究和分析过,以小红的个性,她无法笼络和收买她。也对,小红是大管家之女,见识比袭人自是高一些,也不至于一点东西就能收买。
至于为什么宝钗会留意小红?因为小红是宝玉屋里的丫头啊,况且她长得不错,人又聪明,这样的人对宝钗是首要防范的。既然小红不能为她所用,那她们就不是同路人而是“敌人”了,难怪小红要被她定义为眼空心大的刁钻古怪的东西了。
而那些刻意讨好宝钗的谄媚之辈,奴颜婢膝,他们吹捧宝姑娘却故意诋毁林姑娘,不过是一群分不清真相,颠倒是非黑白的小人。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姑娘的为人品性,她深得小人之心是一点也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