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郑恺
近日,屹艮科技联合北京大学开发了耦合电荷的矩张量势(QMTP)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建立了对锂金属负极界面上发生的电化学和化学反应的分子水平的理解。该研究为从根本上理解锂金属与电解液界面上发生的相互交织的过程提供了可能,并为锂金属与电解液界面设计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关研究成果以Unraveling charge effects on interface reactions and dendrite growth in lithium metal anode为题,发表于计算材料著名期刊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上。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赖根明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副教授郑家新、屹艮科技左沄兴博士为该论文通讯作者。
郑家新,深圳屹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副院长/新材料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PI)、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物理学、数学双学士;物理学博士。主持2项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专项:《AI驱动的锂电池跨尺度模拟与关键材料设计》,《面向纳米碳材料合成与制备的AI智能体构建》。发表SCI论文160余篇,包含Nature 2篇。文章总引用14000余次,H-index为60(Google Scholar)。获深圳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深圳市青年科技奖、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奖项。2022-2024年连续三年入选斯坦福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左沄兴,深圳屹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南开大学物理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材料信息学博士。主要从事材料多尺度模拟仿真与驱动材料设计的机器学习模型开发。至今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Materials Today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文章总引用4000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