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普京亲自主持了俄罗斯胜利日的阅兵式,展现了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这一活动背后也反映了中俄日益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普京将两国关系形容为“深层次且具有战略意义”,标志着合作进入新阶段。在军事、能源和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体现了中俄携手应对全球挑战的决心。通过军事威慑、经济协作和去美元化,双方正共同推动全球格局的变化,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力。
此次红场阅兵展示了俄罗斯在现代战争中的强大硬实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亚尔斯”洲际导弹。此型导弹射程超过1万公里,可携带多个核弹头,足以覆盖美国本土。这一展示不仅仅是向北约和乌克兰传递了强烈的军事信号,也迫使美国在全球战略布局中不得不考虑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除了核导弹,俄罗斯的“天竺葵-2”无人机和S-400防空系统也为阅兵式增色不少,尤其是在与中国合作的情况下,这些先进装备将对美军的隐形战机构成严峻挑战。
普京的战略意图也十分明确,针对北约的东扩威胁,俄罗斯加速在欧洲方向部署先进军事装备,并通过“亚尔斯”导弹对北美进行威慑,使得美国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分散资源。俄罗斯的军工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导弹产量同比增长了300%,而坦克的月产量已达到120辆,远超乌克兰战场的需求。
中俄在地缘政治中的联动逐步深入,特别是在远东地区的合作。中国企业负责俄罗斯远东铁路的升级,极大提升了边境物流效率,促进了中俄之间的货物流通。与此同时,俄罗斯开放了该地区的木材和稀土资源开采权给中国投资者,中国则提供了5G基站和智能电网技术,双方在资源和技术上形成了互补。这种合作不仅加强了两国在远东的经济联系,还为双方开辟了新的发展机会。
此外,中俄在国际秩序中的合作也日益紧密。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俄多次联合否决与朝鲜和叙利亚相关的提案,推动金砖国家扩展至30国,进一步削弱了G7的全球影响力。在意识形态方面,两国共同捍卫二战胜利的成果,反对西方对苏联贡献的扭曲。在红场阅兵式上,T-34坦克与中国解放军仪仗队同场亮相,体现了两国在历史叙事上的密切合作。
尽管美国对俄罗斯施加了2.9万项制裁,但其效果有限,俄罗斯GDP仅下降2.3%,反而加速了中俄贸易的增长。同时,美国对中国科技的封锁未能奏效,反而促使中国成功实现7纳米芯片的自主研发和量产,削弱了美国的技术优势。特朗普曾试图通过“联俄制华”策略离间中俄关系,但遭遇了普京的冷处理。俄罗斯精英层对中国的好感度已达78%,这一数字表明,俄方对中俄关系的支持持续增强。
在军事压制方面,美国试图通过在波兰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来遏制中俄高超音速武器,但由于这些武器的速度和灵活性,美国的反导系统在实战中的拦截成功率不到30%。与此同时,受到中俄反制的影响,美国的“印太战略”失去平衡,70%的美军舰艇不得不集中部署在亚太地区,导致欧洲防务力量逐渐削弱。
普京提出的“九字定调”不仅仅是一句外交辞令,而是中俄两国在全球战略中的深度合作宣言。通过在能源、军事、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中俄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非对称的战略联盟,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当美国仍沉迷于冷战式的遏制时,中俄已经用“资源换技术”“本币破美元”“导弹换安全”的组合拳,推动着全球多极化秩序的到来。这场大国博弈的背后,不仅是中俄两国的合作,更是全球格局深刻变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