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定点帮扶六枝特区新窑镇联合村,十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围绕“科技赋能、治理增效、安全筑基、基层减负”四大目标,打造了高效实用的“数字联合村”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科大方案”,成为西部“数字乡村”实践的成功案例,显著提升了联合村的现代化治理水平,挖掘培育了山区乡村的新质生产力。
一、科技赋能,筑牢安全防线。联合村地处贵州西部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地质灾害隐患多。中国科大通过“林地防火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模块,利用光量子雷达、FIREGPT烟火大模型等技术,构建了“空地一体多元结合”的安全监测网络。该系统实现了火情的“早发现、准定位、快处置”,在2025年冬春防火季,累计发现、处置火情隐患911起,实现了“零过火面积、零伤亡”。同时,地质灾害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山体滑坡趋势,将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显著降低了地质灾害风险。
二、数字治理,激发内生动力。在乡村治理方面,“数字联合村”平台通过“平安乡村”安防监控模块、“积分超市”和“户户晓”模块,实现了数字化治理创新。安防摄像头覆盖村内重点区域,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分制治理提升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民参与率显著提升;“户户晓”模块通过小程序和广播,将政策通知送到每家每户,确保政策知晓率达到95%。
三、智慧农业,助力产业提质。中国科大援建的猕猴桃数字化管理模块,实现了植株数字化、自动灌溉、农产品溯源等功能。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优化种植流程,助力猕猴桃基地增产增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带动20名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年。
四、多方协同,构建长效机制。为确保平台长效运行,中国科大构建了“校地合作、村民参与、资源整合”的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学校提供技术支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村民通过积分制积极参与治理,形成了良性运转的长效机制。
中国科大的定点帮扶工作,不仅提升了联合村的治理水平和产业效益,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数字乡村”建设经验。下一步,中国科技大学将继续发挥科技优势,助力六盘水更多乡村实现现代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