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电(记者陈圣炜)《黑神话:悟空》让日本玩家苦练“定身术”口诀,《哪吒》吸引南非少年追寻神话密码……扬州大学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中国文化产业“出圈”正引发国际中文学习新浪潮。
根据扬州大学“基于大数据的国际中文学习需求监测、预测与对策”研究成果,中国文化IP正成为全球中文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一些现象级文化作品推动多国中文学习需求激增。
文化IP成中文出海新引擎。研究团队连续五年采集全球百余国数据发现,现象级文化作品每掀热潮,即带动相关区域中文学习指数跃升。《三体》斩获雨果奖期间,西班牙语区中文学习社群活跃度提升41%;李子柒短视频走红东南亚时,“汉语+农耕”课程报名人数激增;《哪吒》在全球电影市场“闹海”的同时,TikTok关于学中文挑战话题累计播放量破亿……
“中国文化IP点燃了中文学习的引擎,成为中文出海的最大增量。”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山华说。
研究显示,科技正在重塑教育生态。在开罗,语言学校将中文教学与金字塔AR导览结合;在里约热内卢,桑巴舞节奏被编入四声调练习;在曼谷,夜市商贩通过语音识别App实时翻译叫卖……研究指出,中文学习的价值已超越语言本身,成为连接产业、文化与未来的神经网络。
研究同时显示,全球互联网关于中文学习的相关搜索过去五年增长约15%,但教育资源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雅加达的华人社区某书店里,一些泛黄的中文书仍在教授IC卡如何使用。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汉语学习书籍数量明显增长,但趣味性和互动性产品供给不足。研究报告建议,“一带一路”项目为非洲带来了很多新的职业机遇,可将中文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帮助学习者在求职中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这些应用场景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科研团队成员禹致宣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中文学习将继续扩大其影响力。未来的学习实践需更加注重创新,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工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国际中文学习应更加注重本土化和文化多元性,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学习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