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师问:我们个人缴纳的8%养老金存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的20%部分存在哪里?退休后,单位缴纳部分如何体现出来?
养老金缴存有两个大账户:公共账户和个人账户,每个账户下又分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个小账户。
两个集体账户一个是基本养老金公共账户叫统筹基金账户,集体缴纳的20%养老金全部存入公共账户。
另一个账户是公共职业年金账户——财政全额供款单位,按8%缴纳,采用记账户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对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实账积累形成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
两个人个账户:一个是个人养老金账户,每月缴纳的8%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另一个是职业年金账户,个人每月缴的4%直接计入个人账户,但你退休时,单位缴纳的8%,全额划入你个人账户。所以,退休时的账户储额是12%。
两个个人账户有利息,最后也都归个人所有。
教师退休时,待遇由4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发放月标准都是两个账户储额除以计发月数产生。
月标准=个人账户储额÷计发月数
不难看出,个人账户储额越大,计发月数越小,计算出的月标准越高。
“多缴多得,晚退多得”,在这两部分中体现的最充分。
按照规定,职业年金是“发放即止”也就是,当职业年金账户储额为零时,这一部分待遇以后就没有了。
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原则是“人在金发”,计发月数是只是一个养老金发放标准的一个“参考值”,当个人账户养老金“领完”时,只要投保人分健在,就继续发放,个人账户没钱了不打紧,由基本养老金公共账户养老金即统筹基金账户提供,“人在即发”,所以不必担心。
基础性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完全由公共账户提供,计算公式是:
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从公式不难看出,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标准越高,“长缴多得”原则在这里体现最充分。
当然,“多缴多得”在这里也有体现,那就是个人缴费指数。
个人缴费指数=个人缴费基数÷上年度社平工资
很显然,你缴费越多,指数越高,最后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越多。
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也是“人在金发”。
综上,教师退休待遇由两大部分组成: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三部分组成。之所以叫基本养老金,是因为它是教师退休后养老的保证,是终生的;
职业年金是退休后对养老金的有益补充,或者说,给教师(职工)退休后“钱少了”的一个过渡。让教师(职工)有一个适应过程!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