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父子读西汉”系列故事(32):英布叛楚投汉
文/松鼠爸爸
“你们这些人,都是饭桶,没一个配与我谋大事!”
楚汉争霸中场,彭城之战大败后的某一天,刘邦对身边的近侍随从破口大骂。
刘邦这个人匪气十足,不会好好说话,特别喜欢骂人。
就算他求别人,也一定要用一种骂人的方式说出来。
侍从们被骂惯了,早已习以为常,都不说话。独勤务兵随何上前道:“我不明白大王在说什么。”
刘邦这才抖包袱:“
谁能替我出使淮南,
让九江王英布背叛楚国
,将项羽牵制在齐国几个月,我夺天下就万无一失了
。”
随何主动请缨:“随某愿出使淮南。”
英布是谁?
项羽的铁杆心腹、秦末19路诸侯中的九江王。
他是怎么成为九江王的?又是因为什么弃项羽而投靠刘邦?
英布年轻时因犯法,被处“
黥
(qíng)
刑
”,就是在脸上刺字,所以又叫“
黥布
”。后来,他被带到骊山做苦役,帮着修秦始皇陵,开始有机会接触各种江湖人物、英雄豪杰,之后成为类似“梁山好汉”这样的山贼。
秦末陈胜起义时,英布先投靠鄱阳县县令吴芮
(后来的衡山王和长沙王)
,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队伍,还成了吴芮的女婿。
英布通过打拼成为一方势力,后来投靠项羽之叔项梁,成为项家军的一员猛将。
项梁死后,英布顺势成为项羽部下,在与秦军的战斗中,
屡立战功,备受项羽重用
。秦将章邯投降时,活埋20万秦军的“壮举”,就是他干的。
秦灭后,项羽从原楚国的领土中划出一大块,成立“九江国”,封给英布。
但是,封王后的英布开始与项羽离心离德,
对其不像以前那样忠诚,不再唯命是从
。
刘邦首席谋士张良正在看中这一点,在彭城之败后,才强烈建议刘邦策反英布。
随何带了二十个随从出使九江国国都六(lù)县
(今安徽六安市北)
,好不容易才见到英布,
立即给他“挖坑”
:“有件事我很困惑,大王为什么跟西楚霸王项羽走那么近?”
英布答:“因为我当楚霸王是我老板。”
英布一句话就掉随何的“坑”里了。
随何要的就是这个,立即将他按住围殴:“大王和楚王都是诸侯王,名义上是平级。您之所以当他是老板,一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当靠山。
“既然这样,楚王攻打齐国时,您就应该全力助阵,亲自冲锋陷阵。
可事实上,您自己称病没去,只派了区区四千人去打酱油,塞牙缝都不够,这是把楚王当老板吗?
“既然这样,汉王进攻彭城、楚王远在齐国时,您就应该调动所有人马,帮助楚王打汉王,可您一直在袖手旁观、幸灾乐祸。
就这样,楚王还能让您当靠山吗?
”
英布愣住了。
随何接下来一通忽悠,以项羽背弃盟约、杀害义帝,名声很臭为由,说楚军大势已去。只要英布叛楚投汉,把项羽牵制在齐国几个月,汉王刘邦必胜,一定会重重赏赐他。
英布认为随何说得有道理,
私下答应
叛楚归汉,但心中犹豫,
没敢对外公开宣布
。
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
项羽也派楚使也来到九江国,催英布赶紧出兵
。
随何这时表现非凡决断的勇气和快速反应能力。他立即与英布一道赶到楚使所下榻的宾馆,质问:“九江王已归附汉王,楚国凭什么让他出兵?”
英布一听,大吃一惊,心道:随何小子,不是说好暂时保密吗,你怎么把我卖了?
楚使一听,也吓坏了,撒腿就跑。
随何趁机再劝英布:“大事已定,应该马上杀死楚使。我们赶快投靠汉王,并肩作战。”
英布见生米已做成熟饭,只好说:“好吧,听你的。”于是
杀掉楚使,出兵攻打楚国
。
项羽得知英布投降,大怒,派兵攻打九江国。英布大败,只得率数千人投奔刘邦,
被封
淮南王
。这个淮南王,就是西汉开国七个异姓诸侯王之一。
英布叛楚投汉,使刘项二人的势力再度此消彼涨,刘邦的优势渐渐凸显。
松鼠父子读西汉:英布为什么答应叛楚投汉又要求保密?
小松鼠问:“英布为什么答应叛楚投汉,又要求保密?
他到底在犹豫什么
?”
松鼠爸爸答:“因为他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首先,项羽对他确实不错。虽然英布有历史污点,但到目前为止,项羽并没有派兵打他,还在争取他,这使得
英布叛楚的动机还不够强
。”
“还有其他原因吗??”
“英布犹豫的第二个原因是:刘邦实力与项羽相差太多,彭城新败,士气低落,连刘邦自己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在这个时间节点,
要让英布相信
刘邦能战胜项羽
,难度确实有点大
。”
“还有吗?”
“犹豫之三:英布听说刘邦脾气非常不好,是一个特别难侍候的主。
刘邦脾气臭,说话脏,天下皆知,对不喜欢的人极度傲慢,动不动就破口大骂
。英布也生性傲慢,生怕将来自己侍候不了这位新老板。”
“既然这样,他为什么最终还是投靠了刘邦?”
“
这就是随何的功劳了
。
若不是随何灵活机变、快速反应,把英布的退路堵死,他不可能投降刘邦。
果真如此,楚汉争霸以及后面的中国史就得全部改写了。”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