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科技之光,伦理之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42年,奥本海默开始领导研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945年,奥本海默震惊于原子弹爆炸的毁灭性威力,于是坚定地踏上了反对核扩散的道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这段关于奥本海默的材料,展现了一个科学家的良知觉醒过程,引发我们思考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关系。1942年他带领团队研制原子弹时,是典型的科学探索精神体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求知欲与征服欲。但当1945年亲眼见证核爆威力后,他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这种转变具有深刻启示意义。
材料最打动人的是奥本海默的“震惊”。这种震惊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惊讶,而是一个科学家面对自己研究成果时产生的道德震颤。当理论变成实际杀伤力,当实验室数据化为蘑菇云,他意识到科学不仅是冷冰冰的公式,更是关乎千万人生命的重大责任。这种从“能做”到“该不该做”的思考转变,正是材料希望我们关注的核心。
奥本海默后来的反对核扩散,体现的是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自觉。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科学探索不能没有边界,技术创新需要人文校准。就像医生有希波克拉底誓言,科学家也应当守护“不伤害”的底线。这种觉悟在今天尤其珍贵——当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时,我们更需要这种将心比心的伦理思考。
材料还隐含着一个更深层的命题:人类如何与自己创造的强大力量共处?原子弹代表着人类获取了近乎神的力量,但缺乏相应的智慧来驾驭。奥本海默的转变提示我们:真正的进步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人类心智的成熟。就像普罗米修斯带来火种,关键不在于火本身,而在于人类如何使用它。
写作时,开头可以从奥本海默的双重身份切入,引出科技发展与道德责任的永恒命题。中间部分可分层展开:先分析科学探索的天然中立性,如核能既可用于发电也能制造武器;再转向发明者的道德觉醒过程,对比奥本海默团队最初的爱国热情与后来的深刻忏悔;最后引申到当代AI、基因编辑等技术面临的类似伦理困境,举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的现实案例。结尾宜回归人性光辉,强调科技发展必须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真正的进步不在于技术突破本身,而在于人类是否建立了与之匹配的文明准则。
立意:
1.科技狂飙时代更需要良知刹车。
2.人类需要与技术破坏力匹配的智慧。
3.遵守科技伦理,正确利用科技。
【佳作赏析】:原子弹的反思:从毁灭到和平的觉醒
在一个历史的交汇点上,奥本海默的名字被镌刻在了原子弹的历史长河中。他既是科学的代表,也是人类良知与道德的化身。从原子弹的研发到反对核扩散,奥本海默的经历引发了我对科技与伦理、力量与责任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1942年,奥本海默肩负起领导研制原子弹的重任。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战争的硝烟弥漫全球,人类为了争夺生存的空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奥本海默作为科学界的翘楚,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人类的未来。当原子弹成功爆炸的那一刻,奥本海默震惊了。那个巨大的火球不仅照亮了天空,更照亮了人类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一个令人胆寒的真相——科技的进步如果失控,将成为人类毁灭的催化剂。
原子弹的威力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示了人类的脆弱。奥本海默在那一瞬间,似乎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倒计时。他意识到,他所参与的这项工程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触及了伦理的底线。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另一个道路——反对核扩散。
奥本海默的转变不仅仅是个人的觉醒,更是一种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反思。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但科技的使用必须受到伦理和道德的约束。我们不能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忽视了其潜在的破坏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奥本海默的形象成为了科技的化身,他的选择也成为了一个警示:科技的发展必须伴随着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感。我想起了许多关于科技伦理的讨论,从基因编辑到人工智能,每一个科技突破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不能忘记科技背后的道德考量。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然而,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加以控制,它同样能够带来灾难。奥本海默的经历提醒我们,科技的发展需要智慧和远见,需要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伦理和社会责任。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科技的力量更为强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科技的负责任使用者。正如奥本海默所做的那样,我们应该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每一步都关乎全人类的未来。
原子弹的爆炸和奥本海默的转变,是科技与伦理之间冲突和对话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的智慧和道德约束。在未来的科技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奥本海默,需要他们用勇气和智慧,为人类文明的和平与发展,铺就一条光明之路。
【佳作赏析】:科技之光,伦理之矩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次科技的突破都如同星辰闪耀,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然而,正如奥本海默的经历所揭示的那样,科技之光同样伴随着伦理的阴影。从原子弹的研发到反对核扩散,奥本海默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对我们在科技道路上应当如何行走的深刻启示。
1942年,奥本海默被任命为曼哈顿计划的科学总监,领导着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科技的进步被赋予了拯救世界的重任。然而,当原子弹在1945年的广岛和长崎爆炸,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毁灭力量时,奥本海默震惊了。他看到了人类力量的极限,也看到了科技可能带来的灾难。
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在这一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意识到,科技的进步并非没有代价,它要求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必须坚守伦理的底线。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站在道德的一边,反对核扩散,呼吁全球共同维护和平。
奥本海默的抉择,是对科技伦理的一次深刻反思。在科技与伦理的博弈中,他选择了后者,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内心良知的坚守,更是对全人类未来的负责。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不能脱离伦理的约束,否则,它将变成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造福人类,也可能毁灭人类。
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突破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然而,这些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例如,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是否公正,基因编辑是否应该限制在治疗遗传疾病等道德范畴内,生物技术的应用是否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科技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遵守科技伦理,正确利用科技,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的责任。首先,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认识到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福祉,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其次,我们应该在科技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始终坚守伦理底线,确保科技的发展不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科技伦理规范和监管机制,确保科技的发展在阳光下进行。
正如奥本海默所说:“我们不是在创造工具,我们是在创造未来。”科技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它也要求我们具备与之相匹配的道德智慧。在科技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像奥本海默一样,用伦理的尺度去衡量我们的每一步,确保科技之光能够照亮人类的未来,而不是走向毁灭的深渊。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以奥本海默为榜样,用科技的力量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同时,用伦理的智慧去守护这份美好,让科技成为人类进步的助力,而不是灾难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