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早期,蒋介石靠着阴谋政变搞大清洗、夺权上位,由于得位不正,“高处不胜寒”的不安全感,使得他对权力有着近乎疯狂的掌控欲,除了血亲连襟、学生乡党外,很少有人能够得到他的信任,遑论分享他的权力。
就在蒋介石去世前夕,最高领导人的大位没有交付到长子蒋经国的手上,而到了一个与他蒋家毫不相干的外人严家淦的身上。
“伪总统”的大位,严家淦一坐就是三年,在这三年蒋经国却甘于做一个“二把手”,严家淦何德何能,蒋经国为何不取而代之?
为了儿子能顺利掌握权力,蒋介石早早开始了谋划,当年,27岁蒋经国带着自己的苏联老婆回到祖国,那时抗战刚刚爆发,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他凭着一腔爱国热血投身抗战事业,有父亲相助,仕途一帆风顺,35岁就坐上中央执行委员的高位,可以说年少有为。
民国时期有四大家族的说法,除蒋介石外,孔家是蒋家连襟,在老蒋的发迹过程出力甚大;宋家是老蒋妻族,蒋经国名义上的舅舅,横跨政商关系通天;陈家与老蒋渊源最深,老蒋的发迹,离不开陈家叔叔扶上马走一程的提携之恩。
这些人既可以是儿子上位的倚仗,其势力甚大盘根错节万一处理不好就成尾大不掉之势,甚至有可能成为“蒋家王朝”的掘墓人,蒋介石对三大家族既用又防。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实现自己的独裁野心枉顾全国人民对和平的企盼,悍然发动内战,最终败退台湾。在败走台湾前夕,蒋介石就安排蒋经国早早来到赴台接管大局。
国民党的后起之秀严家淦因与宋家当家人、蒋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之间的密切关系开启仕途,他留过洋、在银行担任过重要职位,对于搞经济工作很有心得,因此受到蒋介石的赏识。
严家淦45年来到台湾,两年后主持台湾的经济工作,所推动的新台币货币改革方案有力地稳定了台湾国民经济,凭此功绩,他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严家淦性格平和、不争不抢、对权力没什么野心,党内资历浅、干经济工作又是一把好手,虽与宋子文有交情,却牵扯较少,故身家清白,对蒋家十分忠诚,不党不群,甘心做蒋家的“孤臣”。
蒋介石年龄越来越大,身体情况每况愈下,接班人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此时的蒋经国在父亲的安排下逐渐掌握了党、政、军的全面大权,是一个军政俱能的“多面手”,具备接班的才能,只是在经济工作上仍需严家淦的协助。
蒋介石有一个“皇帝”梦,在接班人的选择上,最适合且唯一的人选有且只有长子蒋经国。蒋介石受传统儒家教育,十分“要脸”,在明面上绝不可能公开“父死子继”。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傀儡,忠心、不争,只把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交给他,儿子只需牢牢抓住最高权力就能控制台前的“伪总统”,便可在其任期结束后顺利“登基”,既保证权力的“有序传承”,又保全自己的声名。
蒋介石四顾,一双老眼却并不昏花,严家淦就是这个“临时”“总统”最优的人选。蒋介石去世后,严家淦在葬礼当日火速“接班”,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个“台前总统”,在任期间他的头等大事就是为蒋经国的接班做好准备。
三年来,严家淦与蒋经国配合默契,随着任期结束,1978年,蒋经国顺利“接班”,严家淦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得以安享晚年。
上一篇:天翼云申请向导式任务创建专利,自动渲染及更新前端界面
下一篇:张平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