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五一假期出行高峰,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免费充电设施成为“救急刚需”。但近期有网友发文提醒“别用机场火车站的免费充电线”,称可能导致手机数据泄露甚至被恶意控制。这是真的吗?
近期,一种名为“选择挟持(Choice Jacking)”的数据窃取攻击引发关注。该攻击利用USB连接机制缺陷,将恶意主机先伪装成“USB键盘”,向手机发送打开蓝牙等指令,操控手机配对伪造“蓝牙键盘”;随后恶意主机切换为“主机”发起数据访问请求,再通过伪造蓝牙键盘点击“同意”,绕过手机安全验证,获取数据访问权限 。整个过程,部分安卓手机几秒内即可完成,苹果手机则需23秒左右。
早在2017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过公共充电桩的“果汁挟持(Juice Jacking)”风险,如今“选择挟持”使风险升级 。虽苹果、谷歌已在iOS 18.4、Android 15系统更新防护机制,但因安卓生态碎片化,不少老设备及部分第三方UI未采用新验证机制,仍易受攻击。
专家提醒,旅客出行尽量自带充电宝或选择大品牌共享充电宝;若使用公共电源,用自己充电头并选“仅充电”模式;留意手机USB连接验证弹窗,有异常立即断开;及时更新手机系统 。
此外,在高铁列车上为手机充电也是不少人的常用的充电手段。但早前有乘客反映在列车上给手机充电会出现触屏失灵,甚至烧坏充电器的情况,其实这真的有可能!
图源网络
列车的受电弓从电网取电后,会比家用电多一个交直流转换的步骤,好处是能保证行驶中电压的稳定、减小对电网的影响,但输出的电会附带高频脉冲。用带有高频脉冲的电给手机充电,可能导致屏幕操作不稳定(即飘屏现象),一些元件也更易老化、故障。
如果非要在高铁上充电,建议使用性能更好的充电器。优质的充电器,或者说强化了稳压、滤波功能的充电器,能为手机提供更安全的电源;而劣质的充电器则会放任高频脉冲攻击手机。
当然还需注意,千万不要一玩手机就是七八个小时,这样不仅手机易损,你的颈椎、腰椎、眼睛也受不了。建议玩一会后闭目养神或看看窗外景色,保护好身体,也爱护好手机。
综合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