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中国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其经济发展的进步与趋势,始终牵引着国人的目光,牵动着佛山经济大盘的走势。
1978年8月8日,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大进制衣厂的投产,促进了“三来一补”模式在珠三角的遍地开花,拉开了中国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序幕。进入20世纪80年代,顺德人凭借“一把扇,闯世界”,迈开了顺德制造卖全球的时代步伐,从此顺德经济发展高潮迭起,走进激情燃烧的最好岁月。出口,成为拉动顺德一路奔驰的强大引擎。
顺德新港。戴嘉信摄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以劳动力富裕、用工成本低、能源资源价格便宜等比较优势,积极吸引外资,面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家电、家具、服装为标志的“老三样”由此快速发展。无论是过去还是当前,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老三样”始终是顺德出口的显著特征,“老三样”是顺德消费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德外贸竞争力优势的典型体现。
得风气之先,制造业当家。一直以来,以家具、家电为主导的顺德产品,从广州及深圳的港口启航,驶向了全球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顺德的出口数据,成为观察中国县域经济走向的晴雨表,或者说是风向标。
但是,随着新一轮技术变革与产业革命的到来,中国新兴产业的强势崛起,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标志的外贸“新三样”正在扬帆出海、叫响全球。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29.9%。
由此可见,“老三样”增长乏力,“新三样”增势强劲,“新三样”取代“老三样”,已是转变中国外贸结构的新趋势。“新三样”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出口的新支柱、新动能。这种趋势与变革,反过来给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老三样”为主导的传统出口大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
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佛山市的出口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在佛山出口占据主导地位的机电产品,下行速度尤其明显。而深圳外贸在珠三角却一枝独秀,一季度进出口1.02万亿元,为10年来同期首次突破万亿大关,纵观深圳外贸的强劲增长,“新三样”成为拉动外贸向新图强的强大引擎,比亚迪、传音是其中的主力军。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背后是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从源头看,科技创新就像开路先锋,在带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摆脱传统增长路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些转变最终都将体现在具体产品上,新的出口主力军应运而生。
顺德是佛山经济大区,也是传统制造业大区、出口大区,连续多年占佛山制造出口的30%以上,是佛山外贸的绝对主力,而顺德家电也是佛山出口的优势产品,顺德出口数据堪忧,显示出“老三样”的优势已经变成顺德出口的劣势,“新三样”出口替代的加速,背后正是传统产品出口的失速,从“老三样”走向“新三样”,对顺德而言,这是时代发展与产业变革的倒逼,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由此可见,面临全球经济不振、外需走弱的现实困难,顺德经济要保持自身的江湖地位,实现从“老三样”向“新三样”的跨越,必须不失时机布局新兴产业,卡位未来产业,只有充分抓住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主动推进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以新质生产力的打造,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老三样”到“新三样”,顺德必须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吐故纳新的信心,集纳“聚”的势能,凝聚“创”的力量,实现“质”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再创新的时代奇迹。
【评论员】王基国
【作者】 王基国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