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4月23日,在2025云网智联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SNAI推委会主席敖立表示,当前,自智网络进入L4新阶段,应聚焦价值场景打造智能体,实现无人化、少人化。
敖立介绍,AN L4的目标是在价值场景中网络运行中心作业实现E2E自动化/无人化、站点作业实现一次上站自助化/少人化。他认为,聚焦高价值场景、全栈引入AI/GenAl,打造网络智能体并推进智能体协同是AN L4达成的关键路径。
具体来看,AN L4分两阶段逐步演进。L4阶段一(2025-2027),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单智能体自治闭环,以单域维护/优化类场景为主,包括单域监控排障、家宽业务保障、专线业务开通、云核网络变更、数通网络优化等。L4阶段二(2028-2030),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多智能体协同,以多域E2E复杂场景为主,包括网络投诉E2E处理/修复、网路优化/规划补网、网络多目标能效优化等。
对于网络智能体建设,敖立认为,应面向场景自治,模型算法协同,打造L4运维新模式。在他看来,网络智能体规模发展还面临技术实现、应用评估,以及生态培育多方面挑战。
在技术实现层面。网络多模态数据处理复杂,需融合日志(文本)、流量(时序数据)、拓扑(图数据),及用户行为等多模态数据,智能体感知能力要求较高。多智能体交互机制不明确,跨层跨域多智能体场景下智能体间协同需求、协作机制复杂。实时性与安全性矛盾,故障处理等场景需要高实时响应,但智能体依赖的AI推理决策缺乏可视化解释,敏感操作对网络安全带来一定风险。
在应用评估层面。场景挖掘及覆盖不足,现有场景集中在故隐诊断、业务发放等,未覆盖网络全生命周期场景。跨场景迁移性差,基本均为单场景定制,泛化能力较差。综合评估体系缺乏,缺乏覆盖智能体功能、性能、安全、可靠性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估方法,难以量化评估智能体应用效能。
在生态培育层面。概念内涵尚未形成共识,业界智能体定义不一(Copilot/Agent),智能体形态内涵及能力要求有待明确统一。商用部署有待推进,当前仍以试验为主,需加快试点及规模化部署应用。跨厂商互操作障碍,跨厂商场景下智能体协作存在互通问题,需开发统一接口或上层协同智能体。
对此,敖立建议,亟需加快网络智能体技术研发及应用验证工作,推进实现L4+高阶自智网络。
一方面,推进技术研究及标准化牵引关键技术成熟。引导产业共识,明确网络智能体概念内涵、功能架构、部署模式、相关接口要求、多智能体协同机制等。
另一方面,加快应用试点评估验证推动规模部署进程。激发产业活力,选取典型应用场景,加速现网应用试点验证,综合评估网络智能体功能、性能、安全性等,促进产业生态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上,在自智网络领航者计划2.0的基础上,信通院还联合产业伙伴发起了“网络运维管理智能体先锋行动”,未来讲重点围绕共研智能体相关技术标准、共建网络智能体创新应用、共育网络智能体产业生态三个方面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