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急转弯:原因、影响与未来走向
白宫释放出震撼性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将“大幅下调”对中国商品高达145%的关税。此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表态称,中美关税对峙已陷入僵局,难以为继,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局势将出现“降温”。
从月初疯狂加征关税到突然“改弦更张”,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为何在短短三周内发生180度大转弯?这一转变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原本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妄图逼迫中国在贸易问题上让步,以为对中国造成的伤害会远超美国自身。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加征关税后,美国国内经济陷入混乱,出现罕见的股债汇“三杀”局面。4月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5%,标普500指数下跌6%,10年期美债利率上升11个基点。
美国消费者和厂商深受其害,由于中国产品质优价廉,高额关税将中国产品阻挡在美国市场之外,导致一些产品难以找到替代品,极大降低了美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即便有替代产品,价格也大幅提高,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美国政府4月2日推行的关税政策,使实际关税达到百年最高水平,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负面冲击”。面对国内经济的严峻形势,特朗普不得不承认,美国自身在关税战中受损更为严重,且部分领域的伤害难以逆转,这成为其态度转变的重要经济因素。
中期选举的政治考量
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一系列政策引发国内争议,而关税政策对美国关键产业和地区的冲击,尤其是农业领域,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政策。
中国一直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关税战打响后,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严重受阻,农业州经济利益受损惨重。这些农业州的选民在中期选举中的态度,对特朗普及其所在共和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
持续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导致美国民众生活成本上升、经济发展受阻,选民极有可能在中期选举中对共和党投下反对票。特朗普需要在关税政策上做出调整,以挽回选民支持,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战略试探的谈判策略
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向来反复无常、出尔反尔。此次宣称降低关税,很可能是他的又一谈判策略。他试图通过释放看似缓和的信号,将中国拉到谈判桌上来,对中国进行战略试探和心理施压。
若中国此时表现出谈判意愿,美方可能在后续谈判中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若中国不为所动,特朗普也极有可能再次升级贸易战。这种决策的盲目性与混乱性,反映出特朗普团队在关税战上的摇摆不定,也凸显出其背后复杂的战略意图。
各方反应与未来走向
特朗普的这一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称,中方早就表明,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脱钩断链只会孤立自己。
对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打则奉陪到底,谈则大门敞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建云认为,尽管美方态度看似缓和,但这可能只是在贸易和金融市场新形势下的技术性调整,美国遏制中国的目标不会改变,且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反复无常已降低其可信度。
若美方真心希望通过对话解决贸易问题,就应先拿出诚意,比如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
不仅中国对美国关税政策持强硬态度,越来越多国家也纷纷对美国表态强硬。
日本首相石破茂强调,在关税谈判中,日本不会对美国“唯命是从”,将与多国团结一致倡导自由贸易,维护国家利益。
越南总理范明政指示谈判团队为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强调避免对其他市场造成负面影响。泰国总理佩通坦则决定推迟与华盛顿就关税进行的谈判。
中美贸易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美国经济在关税战的冲击下已伤痕累累,国内反对声浪此起彼伏;而中国坚持强硬反制,深化改革,有足够底气抵御外部冲击。中美贸易博弈将持续波折,中国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坚守立场,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也为更多国家对抗美国霸权注入信心。
未来,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美在这场贸易博弈中的决策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