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变局之下,中国如何重新定位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中国本土企业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国际战略以避免风险,同时把握全球市场机遇?企业又当如何把握AI技术红利,提升核心竞争力?4月22日,由新京报社主办,新京智库承办的“直面关税战,锻造经济韧性——2025新京智库春季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学界、高校的嘉宾,在圆桌论坛上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深耕亚洲,拉动欧洲”
随着美国实施高额关税政策,全球贸易规则正在被重新书写。这一背景下,中国如何重新定位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薛熠表示,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全球价值链呈现两大动向,一是本土化——2018年始于特朗普政府、由拜登政府延续的一系列政策,包括近岸外包、生产回流等措施,以及欧洲推行的去风险化战略,都在推动制造业进行地理位置重构;二是区域化——当前全球制造业已形成亚洲、北美和欧洲这三大生产中心。
“2018年特朗普的关税战,包括后来拜登政府,以及这次新一轮的关税战,本质上都会加速这两个趋势。”薛熠强调,中国应“深耕亚洲,拉动欧洲”。深耕亚洲,就是延续现在做的事情,把部分下游产业适当地推向亚洲区内,形成更紧密的经济联系。拉动欧洲,则是进一步推动中欧之间的双边投资,以此为基础谋求更广泛的经济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认为,短期来看,内外贸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结构调整,是应对美国关税挑战的有效手段;从中长期看,中国需要在国际秩序和贸易规则重构中举起多边主义大旗。同时,积极参与服务贸易,这样才能提高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倡议本身为我们的产业以及外贸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布局,在此基础上,未来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结构性扩展和优化。”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员、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乔小勇表示,当下已是全球价值链重塑的时代,区域化、本土化、生产回岸化、数字化、绿色化成为重要趋势。“中国应积极成为数字经济的‘技术突破者’,同时在全球经贸合作中,成为数字规则体系的构建者。”
乔小勇强调,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三大生产网络核心枢纽之一,应对外部冲击,中国既要巩固已有地位,又要提供优质的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公共产品。
“全球化中的本地化”出海策略
在关税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应制定什么样的国际战略,以避险并把握全球市场机遇?
乔小勇认为,贸易的背后是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高端化就是品牌,企业出海关键内容之一就是品牌出海,需要制定有效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同时,要注重生产共享活动效能,加强合作。“企业要进行风险预测和统计分析以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抓住发展机遇。”
万喆强调,企业需要走出去进行市场布局和市场结构优化,尤其是要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国家的布局。同时,要“在海外进行多点布局,长期战略性地构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并且,企业需要实现转型升级,这既包括创新行业,也包括传统制造业、低利润行业。在出海的过程中,还应当形成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的“三角支柱”支撑体系。
在薛熠看来,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抱团出海是有效思路,但更需要系统考量全球化战略。“华为的国际化战略可概括为‘全球化中的本地化’,即把全球市场视为整体来布局,统一建设全球资源、要素、产业链和品牌。”薛熠认为,企业需要打造系统性出海方法,建立完整的财务、风控、人才、法务体系,以及与当地市场的文化接口,才能真正防范风险。
体验式消费:挖掘新兴市场增长潜力
在全方位扩大内需的政策框架下,哪些新兴消费领域会成长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企业应如何捕捉这些机遇?
万喆表示,企业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避免低价内卷,注重品牌创造。“很多企业出海时,初期都是依靠低成本,但长期来看,企业还是要对当地的法律法规、社区环境有所了解、共建甚至融入,保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才能保持发现新市场的敏锐度。”
乔小勇则认为,新兴消费市场需要注重体验式消费。对企业而言,意味着要关注政策导向,保持市场敏感性,作出准确的市场判断,这样才能优化品牌、提升影响力,从而抓住发展机遇。
那么,消费潜力如何挖掘呢?薛熠表示,消费潜力的挖掘关键在于体验式消费,“把能够增进人的感受,提高人的感知的元素,和我们传统优秀的自然资源结合在一起,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AI技术,让“不可能”变为企业新机遇
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普及,人工智能会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如何把握AI技术红利,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此,乔小勇认为,工业机器人等智能技术应用可显著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他介绍,“从宏微观的生产网络视角看,技术的扩散效应可随着行业间与企业间的网络溢出效应和传导效应得到放大与增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虽然AI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已显示出普惠型支持信息获取的功能。万喆表示,在这样的科技进步状况下,无论是公司治理能力提升,还是社会整体组织结构变迁,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薛熠看来,能够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升生产力水平的技术,往往改变了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AI大模型让机器帮助人完成原本费力的工作,具有革命性意义。当人机对话成本降低,许多过去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原有工作也变得更便宜、更容易规模化。”
对于企业而言,非AI赛道企业需要利用AI提高生产率,改进管理水平;AI赛道企业则应专注于技术商业化落地、开发行业通用技术,并押注颠覆性创新。“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接近通用人工智能的突破,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助力。”
新京报记者 迟道华
编辑 郑伟彬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