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聆听/文
2024年以来,河北、广西、重庆等地供销合作社已相继举办省级无人机技能大赛,聚焦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等场景应用。据中华合作时报报道,一场供销社系统的全国性无人机竞赛正 在筹备中,旨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科技深度融合。
截至2024年6月,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已突破187.5 万架,无人机经营性企业超1.4万家,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超过22.5万本。摆在无人机行业的现状是:外有制裁不断,国内内卷不息,原来高价格高利润的无人机行业已经逐渐从蓝海变成了红海。
无人机三大领域应用:从田间地头到抢险一线
根据2023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国无人机定义为:“没有机载驾驶员、自备动力系统的航空器”,涵盖通过远程操控或自主飞行完成任务的各类飞行器。
按用途的不同,无人机可分为民用无人机和军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又可分为消费级(如航拍、娱乐)和工业级(如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物流运输等),而军用无人机主要用于侦察、监视和作战任务。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5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这是一号文件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将无人机技术作为智慧农业的核心工具。
2024年全国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其中大疆占据80%以上份额,极飞、极智嘉等企业在细分领域快速崛起。
当前应用场景主要有植保与播种、农产品运输、农田监测等方面。目前,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已达25.1万架,年作业面积突破26.7亿亩次,覆盖中国38%的耕地。无人机可进行精准喷洒农药,单日作业量达数百亩,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十倍,且减少农药浪费15%以上;在重庆涪陵区利用无人机吊运青菜头,最大程度保障了菜头的鲜度,解决了山区运输难题;而在河南许昌等地,通过多光谱无人机分析作物生长数据,实现水肥精准配比,降低环境污染并节约成本。
尽管应用广泛,目前农业无人机飞手短缺问题突出。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无人机飞手的缺口仍高达100万人,其中农业无人机飞手的缺口在25万人左右。
而在防灾减灾方面,无人机也在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无人机凭借快速响应、高空视角和多载荷适配能力,成为全灾种、全周期(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评估)的核心技术装备,显著提升灾害应对的精准性与效率。
在四川汉源山洪救援中,无人机化身“空中信使”,通过红外热成像定位被困群众,搭载卫星通信设备打通“三断”区域生命线;2025年4月,云南省怒江州消防救援支队建成全省无人机实战应用基地,深入探索“无人机+消防救援”专业化力量建设和技术应用,不断推动无人机新质战斗力提升。
在电力应用方面,无人机可以替代人从事原来十分危险的巡检维护工作。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电力巡检无人机市场规模突破50亿元,国家电网计划三年内实现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全覆盖,推动行业进入“智能运维”时代。
传统人工巡检存在高风险、低效率问题,无人机技术则带来高效、安全、绿色的技术革新。据报道,国家电网在浙江湖州完成全球首次特高压线路毫米级巡检,固定翼无人机搭载1.2亿像素相机,可识别导地线0.1毫米级磨损。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通过无人机机巢实现“足不出户”巡检,单次覆盖5公里线路,节省人工时间80%。
近日,由广州供电局自主研发的氢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氢旋II”,成功完成首次实战化应用,可实现全天连续作业,单日作业面积相当于20个人巡线。
除此之外,以无人机为载体的低空物流带来了时效性的大幅提升。据了解,2019年开始中通在部分地区试点无人机配送项目。目前,浙江桐庐3条航线已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累计运行里程超4.8万公里,实际配送包裹超1万件;在新疆,目前已开通两条常态化无人机支线物流运营航线,完成载货飞行。
无人机行业竞争内卷化:龙头争霸与价格战
近年来,中国无人机行业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发展。2024年,国内无人机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年增长率达25%,其中工业级无人机占比超70%。
据天眼查数据,我国现存无人机相关企业超3.5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企业约400家。广东省以7600家企业(占比21.5%)居首,安徽、山东、湖南、江苏紧随其后。
目前,在这场万亿级市场的争夺中,大疆创新(DJI)以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占率超70%、工业级市场份额约40%的绝对优势稳居龙头地位。2023年营收突破500亿元,毛利率保持在40%以上。其农业无人机年收入达50亿元,占据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30%份额。大疆自主研发的飞控系统、影像传感器及电池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2024年发布的T70农业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作业效率提升30%,并通过“云平台+智能硬件”农业解决方案覆盖中国38%的耕地面积。
尽管尚未上市,但通过技术壁垒(如自研飞控芯片)和全球化布局巩固地位
而工业级赛道中,极飞科技、航天彩虹、纵横股份等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争夺市场。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在细分领域,极飞科技(XAG)以农业无人机市占率约9%、全球保有量超30万台的成绩紧随其后。2024年推出的P150Pro价格降至3.99万元,较上一代降幅达10%,并通过单人管理千亩脐橙园的全流程作业推动农业飞手培训体系标准化,累计培养30万飞手。不过,极飞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2021年科创板IPO终止后,2024年获央企战略投资,计划通过重组上市。
亿航智能(EH.US)则凭借全球首个获适航认证的载人无人机EH216-S实现差异化突围。其EH216-S支持自动驾驶,单机售价239万元,毛利率达45%。2024年交付216架,营收4.56亿元,首次实现调整后盈利。2025年计划将业务扩展至东南亚及欧洲市场,预计营收增长97%,并预计赴纳斯达克募资2亿美元。
在军工领域,航天彩虹(002389.SZ)和中无人机(688297.SH)形成双寡头格局。航天彩虹的彩虹系列无人机出口至15个国家,但2024年受国内订单延迟影响,营收25.67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42.54%,正加速向低空物流转型,与顺丰合作开发载重50公斤的无人运输机,2024年无人机技术服务收入增长96.74%。
中无人机的翼龙系列参与河南洪灾应急通信,但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74.28%,主要因重点客户采购计划延后,不过其在研的1吨级以下无人机系统已完成鉴定,2025年有望迎来市场转机。
除上述企业外,轻舟智航(自动驾驶无人机)计划2025年启动上市;云圣智能(全自动运营系统)获吉利集团投资,估值超50亿元,目标2026年登陆港股。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所整理的2025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
随着资本涌入,无人机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头部企业加速融资扩张:陕西“链主”爱生集团2024年获兵器工业集团7.89亿元增资,计划2025年科创板上市,估值达43亿元;顺丰丰翼推出跨城急送无人机,日均运输1.2万票,获国开行5亿元专项贷款支持。
另一方面,价格战与技术同质化导致行业毛利率压缩至20%-30%。消费级无人机均价从2019年的5000元降至2024年的1800元,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将利润率压缩至5%以下;农业无人机单公斤载荷成本从2017年的5000元降至1000元,极飞P150Pro与大疆T70价格均降至4万元以下;工业级电力巡线无人机均价从20万元降至12万元,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还赖进口。
这种内卷在重载无人机领域尤为突出。重庆驼航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绿能慧充斥资6270万元控股中创航空,后者ZC500系列无人机最大载荷达260公斤,已应用于应急救援、电力吊装等场景。
面对竞争压力,头部企业正加速技术自主化,专利竞争也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2025年全球无人机相关专利申请量超过10万件,中国企业占比超过40%,其中大疆、零度智控等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拥大量专利,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并购整合将成为重要趋势。预计到2030年,行业将出现多起大型并购案例,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进步巩固市场地位,而中小型企业则可能通过被并购或退出市场的方式完成行业洗牌。
美国贸易摩擦下,无人机企业怎么破局?
在美国制造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无人机企业频遭美方无理打压。其中,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多次成为美国制裁的重点目标。
早在2017年,美国五角大楼便以“数据安全隐患”为由,禁止美军使用大疆无人机产品;2020年,美国商务部又将大疆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试图切断其技术供应链。
2024年3月,“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呼吁拜登政府对中国无人机加征关税。同年9月,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拟禁止大疆生产销售的新型无人机在美国的通信基础设施上运行,以阻止大疆无人机在美国市场销售。
对此,大疆于2024年10月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抗议其被错误列入制裁清单,并强调产品仅限民用。
2025年,美国仍未停止遏制步伐,2025年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考虑制定新规,限制或禁止中国无人机在美国境内使用,并将大疆、道通等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试图切断这些企业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渠道。
同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计划在一年内评估大疆和道通无人机是否构成“国家安全风险”,进一步威胁其全球供应链。
数据显示,中国无人机占据美国商用市场超50%的份额,大疆更以70%以上的全球消费级市场份额稳居龙头地位。
然而,美国政客的制裁并未动摇用户选择。2024年6月《日经亚洲》曾发文称,美国一些公共安全机构,都使用自己的预算购买了中国无人机。许多人表示即使美国政府提高关税,他们也会购买。
同年八月,美国多地执法部门、救援队和农户公开表示,中国无人机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无可替代,若强行替换,成本将激增3-4倍,且性能无法匹配需求。
面对制裁压力,中国无人机企业加速技术自主化进程。大疆通过自主研发飞控系统、推进供应链本土化,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市场,同时拓展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分散风险,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据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22年和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出口金额均为18亿美元左右。2024全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出口额突破20亿美元。
同时,中国政府明确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无理打压中国企业的行为,强调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202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无人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将建成全球领先的无人机产业集群重点支持核心子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技术条件逐渐成熟以及下游消费需求释放的推动下,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至2029年间持续上升,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2029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无人机市场这一领域有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引用]
① 航天彩虹2024年净利润下滑42.54%,无人机主业营收微降.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3-29.·
② 一年降一万元,农业无人机价格“贴地飞行”.第一财经.2024-12-06.
③ 农业无人机飞手短缺如何突破“起飞难”.中工网.2025-03-26.
④ 中美贸易战:无人机企业怎么破局.无人机之家.2025-04-15.
⑤ 无人机引领农业新风尚,精准施肥助力春耕高效环保.动中国网络传媒.2025-03-17.
⑥ 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盈利水平达到要求才会重启上市.界面新闻.2023-12-13.
⑦ 智慧全运丨氢动力无人机出动巡线,工作量可抵20个人.广州日报.2025-03-27
⑧ 2025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图).中商产业研究院.2025-03-18.
⑨ 马上走人了,还不死心…观察者网.2025-01-02.
⑩ 低空场景日渐成熟,无人机产业2025年有哪些新期待?.无人机.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