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因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著称于世,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山水画廊的旅游资源堪称国内顶级。然而,负责桂林核心景区如漓江等运营及游客服务的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桂林旅游,000978.SZ)却出现连续亏损、游客接待量大幅下滑的窘况。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桂林旅游公司日前公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桂林旅游的营业收入约4.32亿元,同比减少7.5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亏损约2亿元。从近几年财报来看,桂林旅游公司自2020年以来已累计亏损近10亿元,其中2020至2022年连续三年亏损,2023年短暂盈利后,2024年再度陷入亏损。
相关信息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截至4月21日17时,微博话题#桂林旅游累计亏损10亿#阅读量超1.1亿,相关讨论超2万条。网友一方面对桂林自然风光赞誉有加;另一方面,也认为强制消费、“宰客”现象、景区配套服务不完善等负面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旅游体验,也损害了桂林旅游的品牌形象与市场口碑。
然而,部分业内人士则认为,桂林旅游“累计亏损10亿”另有原因。
网友质疑:“有这么好的山水怎么还能亏成这样?”
网络评论显示,多数网友认可桂林山水风光的质量,认为自然景观无可挑剔,然而部分游客反映的景点价格虚高、交通接驳不便、服务质量欠佳及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旅游体验。在网友们看来,“大家不爱去桂林旅游了”是桂林旅游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
有网友认为,桂林部分景区交通和配套设施存在短板:“交通不方便、物价太贵、性价比太低。好多景点对不开车的游客不友好,公共交通少,只能打车,打车去了,回来的时候等半小时都打不到滴滴。民宿也很贵,动辄四位数,再美的景色也不至于。”
还有网友结合个人实际遭遇,对桂林部分旅行社服务质量表达了不满:“去年暑假,带小朋友去桂林、阳朔。报了个团,前一天晚上沟通,旅游公司完全不按照上面公布的路线走。一点契约精神也没有,各种加价,很不开心。最后没办法,只能自由行。真的好坑好坑。”
有桂林本地网友也认为,“宰客”现象影响桂林口碑:“早该反思了,亏我还一直在外推荐同事们去桂林旅游,自己回家亲身经历后,再也不推荐了。作为在桂林生活过十几年的人真是恨铁不成钢,好多人做生意都只想着一锤子买卖,根本不考虑要回头客,很失望”。
有网络观点认为,桂林旅游的财务危机,本质上是桂林旅游业整体发展模式滞后的缩影,尽管自然风光仍受游客青睐,但产品结构单一、转型滞后,产品迭代明显不足,长期依赖传统观光游和门票经济,未能及时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模式转型。
财报显示:桂林山水公司亏损“另有原因”
相反观点则认为,桂林旅游公司并非不求上进、专注“门票经济”,与之相反,企业核心业务表现稳定,反倒是新拓展业务未达到预期,拖累整体业绩。此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自然灾害、经济周期波动等,对文旅企业的影响较大。
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共接待游客568.34万人次,同比下降8.12%,其中,景区(两江四湖、银子岩、贺州温泉、龙胜温泉、丰鱼岩、资江天门山景区)共接待游客317.80万人次,同比下降11.52%;漓江游船客运业务共接待游客75.61万人次,同比增长18.20%;漓江大瀑布饭店共接待游客22.78万人次,同比增长2.89%;旅游汽车公司共接待游客23.46万人次,同比下降14.72%。
桂林旅游指出,公司本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区域市场竞争加剧、桂林特大洪水等因素影响,公司游客接待量568.34万人次,同比下降8.12%;实现营业收入43167.51万元,同比下降7.58%。二是当年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516万元。三是公司及部分子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5167.06万元。
这也意味着,桂林旅游公司2024年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占亏损总额的70%以上。资产减值背后,是过去多年来因盲目扩张所形成的不良资产——这些长期经营不善的子公司或参股公司,已经成为桂林旅游发展道路上的“包袱”。
桂林旅游公司年报披露的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共5家,亏损有3家,其中桂林资江丹霞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为-2.33亿元、亏损为2413万元;桂林罗山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净资产-9599万元,亏损超1.22亿元;桂林桂圳投资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6190万元,亏损约2105万元。
行业分析:受“拖累”者并非孤例
实际上,拥有优势文旅资源的大型文旅企业中,类似桂林旅游出现巨额亏损的不止一家。
4月15日晚间,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2.77%;归属净利润亏损5.8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39亿元。同日,张家界发布的《关于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显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5.82亿元、2.39亿元、2.60亿元,有“山水旅游第一股”之称的张家界也由此触发ST。
张家界股票自4月16日开市起停牌一天,自4月17日开市起复牌的张家界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张家界”变更为“ST张家界”,证券代码仍为000430。实行其他风险警示后,该公司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由10%变为5%。
业内有观点认为,张家界旗下耗资20亿元的大庸古城因经营情况远低于预期,2024年净亏近6亿元,严重拖累了张家界公司的业绩,大庸古城已于2024年被宣布进入重整程序。
4月18日,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5.82亿元,同比上升5.9%;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54亿元变为亏损2.6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扣非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48亿元变为亏损2.62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该公司在2024年度报告中提到,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关于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西安旅游称,2024年受经济逆周期影响,公司新拓展的酒店业务板块,收入未达预期,刚性固定成本较高,产生亏损。
破局路径:构建“资源—产品—服务—监管”全产业链
有网友以四川为例,认为在完善交通和景区配套设施的同时,打击强制消费、“宰客”现象、“黑导游”等现象,是争取游客的“基本操作”:“我去四川觉得旅游业真的做得好,想打击黑车那就全部线路官方运营,想打击黄牛那就把黄牛赶出景区,官方定价透明还经常有优惠活动,四川是我一广东人最爱的旅游地。”
还有网友认为,在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文旅企业唯有打破“吃老本”思维,才能在游客“用脚投票”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国企旅游还得看运营,光有资源不够,营销得跟上,像故宫、黄山那样,把IP做好,游客自然来,还得让游客玩得爽!”
业内人士则表示,对于文旅企业来说,要实现“扭亏为盈”,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品质、推进景区智慧化改造、强化监管与信用体系、推动产品多元化的同时,还要加速资产优化,剥离低效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资产,如通过混改等方式提升运营效率。
“桂林旅游的困境,既是企业战略失误的个案,也是传统旅游城市转型阵痛的典型。”一位文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唯有打破“吃老本”思维,构建“资源—产品—服务—监管”的全产业链,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和品牌价值的变现。
文丨记者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