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时下开展的党史军史主旋律教育,应广大粉丝的建议要求,从今天开始,帅克就抗美援朝问题做一个系列品读。大家知道,抗美援朝是我们的立国之战,是我们的雄起之战,也是我们“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之战。无疑这是一个大题目。从哪开始呢?考虑到长津湖战役是交战双方都不愿提起的一场战役,加之这场战役军史战史历来争议较大。帅克首先从这场战役讲起。总的题目是:《铁血与悲壮:长津湖战役全维品读》,今天是第一讲,题目是:《兵团从东南挥戈东北,军委为何不就近用兵?主席为何亲自召见宋时轮?
第一,9兵团是一个什么样的兵团?
三大战役结束后,全军进行了统一整编。华野组建了四大兵团,即第7、第8、第9、第10兵团。
虽然每个兵团编制的纵队(那时已改称为军)数大致都差不多,但从9兵团编制内包括1纵队(20军)、9纵队(27军)两个华野头号主力部队上看,无疑9兵团是四大兵团中实力最强的,可以说是头号精锐兵团。
上海解放后,9兵团被赋予了解放台湾的重任。1950年1月,进一步调整加强9兵团编制,将23军(4纵)、26军(8纵)也调归9兵团指挥。头号兵团又被加强,华野有6个主力纵队,其中就有4个全归9兵团建制。
这样的任命,这样的编组,这样的精锐,在解放军兵团一级架构中也是罕见的。
不难看出9兵团的特别之处:它是由三野头等主力组成的兵团;它是一个大编制的重兵集团,除开23军没去,仅3个军建制的9兵团满员即达15万人;它是战备状态最高的一个兵团,因一直担负解放台湾,并且是一梯队的角色,所以战备程度高是一般部队比不了的;是战斗实践经验最为丰富的一个兵团,粗算一下,9兵团的几个军相较来讲,在解放战争中打的大仗、硬仗、恶仗最多,甚至不输于13兵团。
第二,从东南挥戈东北,为何不就近用兵,非得动用9兵团?
9兵团的部队属于华东系,一直战斗在华东战略方向。特别是自担负解放台湾战略任务以来,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厉兵秣马。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宣布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台湾战役不得不搁浅。因为渡海登岛作战,必须要有制空制海权,而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一横,这个仗根本没法打下去了。
既然台湾战役任务搁浅,既然北面军情又是那样紧急,既然9兵团又是那样的精锐并保持很高的战备状态,何不把这样的重兵集团用在刀刃上呢?
早在明确粟裕任东北边防军司令不久,粟裕即向中央军委建议过:考虑到未来朝鲜战事不会小,建议9兵团北调加入东北边防军。而随着美军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急转直下,9兵团向东北开拔越来越显得急迫。
出国作战,且与世界头号敌人美军交手,就近用兵不是关键问题,派出最精锐兵团,确保一击必中、旗开得胜,这是统帅部最优先考虑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战略考量,9兵团便成了继第13兵团后,军委考虑的第二支入朝的战略力量了。
第三,主席为何亲自召见宋时轮?朱德总司令为何亲自到兵团动员?
1950年10月24日,也即入朝作战打响的前一天,主席将宋时轮专门召到北京。战事骤起,主席作为全军的统帅,单独召见兵团一级将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通过公开的一些材料看,主席此举,一是听取宋时轮入朝作战准备情况汇报,进一步了解部队情况;二是面授机宜,向宋时轮明确入朝作战的重大政治和战略意义,就有关作战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对9兵团入朝作战的重视,还体现在朱总司令亲自到9兵团当时的驻地山东去做动员。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专门赶赴外地专门去做动员,他既体现了对这支部队的重视,更体现了对这支部队的厚望。对于朱总司令的这种亲自动员,从解放战争中也可找到一些脉络。1947年上半年,针对华北战略区战事打得不好,朱总司令亲自前往,亲自组建晋察冀野战军,亲自动员部队,亲自教部队打运动战。1948年5月,中央同意粟裕三个纵队不过江在江北打大仗后,但同时给粟裕赋予了4至8个月内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的战略任务。用粟裕的话说,是等于向中央立了军令状。之后,朱总司令也是亲自到一兵团进行视察动员,激励部队“钓大鱼”。这些都说明部队有大行动,或打大仗,或打关键仗,朱总司令才会亲自去做动员。
毛主席的亲自召见与朱总司令的亲自动员,既是给了9兵团极高的政治待遇与信任,也是对9兵团的将士们寄予了极高的厚望与期盼。特别是毛主席在召见宋时轮时,即明确跟他说,战役要立足于9兵团独立作战,不要寄希望于增援,战役指挥和部署由你宋时轮统一负责,我们不遥制。这种召见对于宋时轮来说,即是一种面授机宜,又是一种鼓励鞭策,还是一种打胜仗的期盼。甚至还有一点激将的味道。
宋时轮当然领会主席的战略意图和良苦用心,这使他更感到肩上的担子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