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省域交界处,有一条约300米长的宅间无名路,一半属于上海,另一半属于江苏。这条路看似不起眼,却是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洋桥村西杨宅、江苏苏州太仓市浏河镇浏南村韩家宅两地村民每日往返通勤的必经之路。
从空中俯瞰贯穿罗泾镇海星、花红、新陆、塘湾、洋桥5个村落的21公里乡间小路
长久以来,这条道路路面破损严重,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这条路的修缮整治始终无法同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打破地域界限、实现跨域合作,成为摆在两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日,沪苏两地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视察调研,共商共治共管之策。这不仅是对这条无名路修缮问题的关注,更是对乡村振兴跨域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约法三章一条无名路背后的“三同步”
连日来,春雨淅沥,骑着电动车驶经这条路的村民时刻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注意掉进水坑。出于种种原因,这条宅间路始终无法同步道路修缮整治的节奏,不是这头在修缮,就是那头在填路。
日前,宝山区罗泾镇、嘉定区华亭镇、太仓市浏河镇,三镇人大联合开展“沪太护美”跨区跨省联动视察调研,既为这条路的共治共管支招,也酝酿筹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跨域联动。
行走在一望无垠的田埂间,沪苏两地人大代表不禁敞开心扉,互诉村民们的集中吐槽点。
年代久远的无名宅间路,路面破损严重,村民们苦此久矣。如若另择他路,就要耗上至少翻番的时间,为通勤带来烦恼。还有因各种原因必须雨夜行路的村民,期待道路两侧能添置路灯。
以这条路的共治共管为切入点,罗泾镇人大、浏河镇人大签订“沪太护美”区域共建协议,聚焦两地区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加强联动监督,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专项视察等,推进跨域协同治理取得实效。
以此为契机,两地人大代表在实地踏勘后定下“约法三章”,约定这条无名路在修缮过程中要实现“三同步”:第一,质量同步。修缮路面选择的材料要统一,避免村民经过时产生观感差别。第二,工期要同步。双方要尽可能在今年雨水充沛的暑期来临前完成修缮。第三,后续维护保养同步。避免频繁出现“这一头完好,另一头修缮中”的断头路现象。
共同修筑、共同管护、共同监督,两地人大围绕一条无名路形成初步共识。目前,罗泾镇、浏河镇正分头推进道路修缮审批程序,力求在目标期限前同步完成任务。
乡村振兴打响“吴淞江旅游”名片
一条路的同步修缮维护,影响的不只是两地村民的每日通勤“体感”,更关乎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长江入海口,毗邻水源保护地的罗泾镇曾一度难觅发展增量。直至一条贯穿海星、花红、新陆、塘湾、洋桥5个村落21公里乡间小路落成。母婴康养、自然教育、农旅休闲等不同品牌有机串联、组团发展形成五村联动,全市率先探路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由此呼之欲出。
面对激增客流,不少代表却心存顾虑。本地精品民宿尚未成规模,罗泾镇乡村游怎样不止于“周末经济”?专项视察中,困扰许久的难题有了答案。
浏河镇七十二家村,在文化学者余秋雨的《霜冷长河》中是“江风阵阵、涛声隐隐”,而在知名博主的点评里则是“长江口的自然小木屋”。得益于七十二家理想村农文旅项目,树蛙部落、大乐之野等10余家精品民宿进驻,一座集亲子研学、文化旅游、艺术乡野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乡村聚落综合体初具雏形。
“既然都是‘农文旅’体验项目,何不跨域引流、延长产业链?”视察中,罗泾镇人大主席的这番呼声得到不少代表的肯定。罗泾镇五村,距离七十二家理想村仅需10余分钟的车程。倘若能串联成跨域旅游线路,就能做大蛋糕、形成规模效应。
不少代表留意到,七十二家村已开放精品水上游线,游客可乘坐竹筏或自驾皮划艇出游,沿河感受水文化。代表们更畅想,不久之后,随着吴淞江整治工程的竣工,水上精品游线也可顺势拓展。宽约96米的吴淞江直通太湖,两岸美景可串点成线。代表们认为,这条线路一旦成形,或许有望打造成为继黄浦江游览、苏州河游览之后又一张亮丽的水上游览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