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宏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坚持加强税收法治建设,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坚决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实基础。
王宏伟
推动税收法定,筑牢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压舱石”
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是税收法治建设的基石,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制度基础。以增值税法出台、税收征管法修订为标志,我国的税收法治体系建设进入更高水平。只有严格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不断健全完善税收法治体系,才能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充分发挥省及省以下税务机关贴近工作实际的优势,对进一步健全税收法治体系提出意见建议。同时,要完善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各条线业务规范和工作指引的制定,强化“全生命周期”理念,动态跟踪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切实保障相关法规制度的生命力。
坚持“开门立法”原则,在基层执法过程中,全面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推动税收立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之需、符合百姓群众之盼、符合税费管理之治。
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动态管理,推动及时修订并向社会公示,强化制度适时供给,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针对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分类梳理税收政策适用要点和常见风险点,引导相关企业提升税务合规能力和增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
规范税收执法,打造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强引擎”
规范的税收执法行为是税收法治建设的关键,更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持续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才能推动税收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经营主体营造“阳光普照”的法治环境。
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温度”。推广“说理式执法”,将“说理”贯穿行政执法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自觉纠正违法行为。强化“无事不扰”观念,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减轻对经营主体的干扰。实施“无感监管”,探索应用远程检查、物联交互监测、数据异常预警等非现场涉企行政检查模式,提升执法规范性。
依法落实政策,增强助企“精度”。用足用好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政策精准推送三级联动机制,深化税企直联包保服务,打通“政策找人”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发挥税收政策导向作用,落实好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先进制造业发展等领域的优惠政策,推动政策落实和服务举措向“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一体融合,加大监督“力度”。深化政治监督,强化执法监督,增强监督合力,主动发现问题,以抓巡视整改的高度和力度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见效。要统筹内外监督资源,对内强化纪检、巡察、督审等部门协同联动,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加强问题线索、人员力量、信息技术的整合融合,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发力;对外积极融入地方党的建设和执纪监督“大盘子”,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参与执法过程监督,营造公平、有序、法治的市场环境。
提升服务效能,激活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动力源”
优化纳税服务、提升服务效能是税收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企业合规经营、推动征纳和谐的重要途径。只有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创新税费服务举措,才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在服务大局上有位有为。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以及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吉林省税务局结合实际制定了服务吉林高质量发展50项举措,与吉林省工商联联合制定了共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4项行动,这构成了吉林省税务部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大框架”,下一步将推动各项举措和行动及时落地见效,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助力。
在便民利企上要做精做优。全面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实现线上“只上一网”、线下“只进一门”、全程“只跑一次”,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便利。围绕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税务建设,深化征纳互动,构建完善税费服务新模式,提升跨区域办税、远程办税服务能力。深化“税商乐企”服务,拓展税费共治格局,运用税收大数据精准对接供需企业,更好地实现强链补链延链,着力融合企业发展全要素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来源:中国税务报
初审:吴井刚
复审:王焕宇
终审:孙百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