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里面,我们都很喜欢那些好汉们的直爽和磊落,讨厌那些阴险的小人们。在小说的前半段我们还很看好宋江,认为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之后的很多做法,就改变了看法。他的性格先不说怎么样,但是经常的假装仁义,为了得到其他人的拥护。后来更是带着大家接受了朝廷改编,虽然从费俊变成了官军,但是下场却很惨。后来更是大多都战死了,而他却获得了高官。
这就让很多人讨厌这个老大,就算他获得了高官,也没有好的后果。后来他被赐下毒酒,可是让人气愤的是,他明知自己必死了,还要让李逵陪着。或许就会有这样的猜想,如果梁山没有接受招安,继续和官兵抗衡,是不是会有不同的结果。可是我们仔细想的话,也许还能坚持很长时间,但是也免不了被灭亡的结果,想到了方腊被灭亡就是这样的下场。
首先从梁山的军事力量和官兵来做比较,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在宋代,因为北方的辽兵多次侵犯,宋兵打不赢只好求和。虽然开国的时候,宋军大举进攻辽国,可接连失败实力受损。后来宋军只好被动的防守,而辽军开始侵犯宋土。所以当时宋军的主要兵力,都用于防御北方。而驻守内地的,都是留守的兵力,战斗力并不高,这就是为什么多次面对梁山都吃败仗。
并且南方还有方腊的叛军,相比起来更比梁山棘手。所以很多的留守军队,都被派去剿灭南方的叛军。因此梁山的实力,还不足以让官府重视,前来围剿的兵力也并不多。只是当时顾不上梁山,所以才让众好汉们有了机会。如果真要让官兵腾出手来的话,那么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他们打方腊都这么吃力,更何况是正规的官兵呢,战斗力要更强大。
虽然梁山也打下了很多的地盘,可那些都是小县城,实力还是很弱小。他们始终都背靠着梁山,只要官兵大举前来围剿,立马就撤退到山上。当时他们的兵马最多只有万人,而且没有稳定的粮草器械来源,所以面对官兵的持续围剿,他们的下场注定灭亡。正是考虑到这些方面,或许宋江才接受了收编,只是他没有争取到足够的好处,让官府用来剿灭方腊。
而且当时梁山上打的旗号,是替上天行道义,并不是造反。所以官府才能不着急收拾他们,主要先灭了南方叛军。很多梁山上的人,以前都是官府出身,所以他们很想再回去。对于招安的建议,自然就得到了他们这些人的支持。如果他们真打算不接受官府的收编,那么等待的下场就是灭亡,只不过时间的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