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军进攻优势面前,斯大林及时提出积极防御方针,斯摩棱斯克战役成了关键一战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闪击战术以后,德军分别从三个方向向苏联内地推进,在不到三周的时间里,北方集团军群向前推进了500公里,南方集团军群向前推进了350公里,中央集团军群向前推进了600公里。
在德军闪击战术和装甲洪流打击下,苏军溃不成军,到了7月中旬,德军就占领了拉脱维亚、立陶苑、白俄罗斯部分地区,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地区和俄罗斯西部地区也都被德军铁蹄踩在脚下。在这个危急关头,斯大林及时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方针,要求苏军在德军进攻莫斯科之前,在斯摩棱斯克一带建立防御阵地。但是,由于前期受德军闪击战术影响,苏军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仅粗略统计,苏军这一时期损失达到:28个师被击溃,70个师的人员和装备损失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有200多个燃料、武器和弹药仓库落入德军之手。
而这一时期,希特勒也正是看中了苏军的防御纵深还没建立,当面的苏军缺人少枪,他不仅叫嚣三周占领莫斯科,甚至公开演讲:俄国快要完蛋了。
因此,斯大林果断命令苏军,不惜一切代价要拖住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斯摩棱斯克战役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打不赢也要打,为莫斯科战役苏军防御部署和反攻争取时间。斯摩棱斯克战役,苏军面对不利因素众多,但苏军宁可牺牲也要拖住德军前进步伐
面对兵力和装备全部占优势的德军装甲部队,苏军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局面。战役发起前,苏军仅有24个师的兵力,而且还是几人共一条枪,兵力不足武器缺乏,防御纵深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来,仅有的防御梯队都在一线。实际上,在斯摩棱斯克仅有一条防御战线配置,面对29个师的齐装满员德军,苏军能够抵御两个多月非常不容易。
对苏军不利的因素还有,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发起进攻的战线非常宽泛,这是基于德军把最精锐的装甲师团摆在苏军面前,按当时的战线部署,斯摩棱斯克战役战线宽达600公里,纵深达到200公里,德军从一开始就以装甲集群冲锋,处于劣势的苏军很容易就被冲垮,这是战役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面对强大的德军装甲兵团,苏军并没屈服,按照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苏军把城中青壮年全部集中起来,组成守城预备队。在德军攻进斯摩棱斯克以后,这些赤手空拳的民兵武装与德军展开了肉搏和巷战,他们用血肉之躯拖住了敌人的进攻。
战役后期,为防止不必要牺牲,苏军主动放弃防御,集中兵力确保莫斯科安全
1941年7月16日,斯摩棱斯克落入德军之手,考虑到莫斯科战役准备还不够充分,斯大林从预备队中调集20个师给苏军西方面军,要求铁木辛哥元帅组织一次大反攻,与围困在城中的苏军第16、第20集团军里外夹击,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这是一场德军始料未及的大反攻,苏军不仅里应外合胜利会师,还给德军中央方面军以重创,到7月底,德军步兵损失达到20%,坦克损失一半以上。经过这一战,德军也不再发动新一轮攻势,苏德双方围绕新一轮进攻都变成防御态势。到了9月10日,苏军命令三个方面军同时转入防御作战,历时两个多月的斯摩棱斯克战役暂时告一段落。关于斯摩棱斯克战役后期将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苏军为什么不发动新一轮的攻势,德军为什么不乘机消灭疲惫不堪的苏军,人们有些好奇。
实际上,这是斯大林和希特勒都在琢磨的一招险棋。作为苏军来讲,斯大林把注意力集中在莫斯科的防御上,而且即将到来的莫斯科寒冬也为穿着单薄的德军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对于苏军来说,把当面德军拖得越久,莫斯科战役胜利的筹码就越大。
而作为德军一方来讲,希特勒似乎并不关心士兵的冷暖,由于中央集团军群损失也不小,他考虑的是如何暂缓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势,先解决北方列宁格勒的攻城战斗,以确保与北部的芬兰军队会师,再解决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的战斗,从而获得乌克兰丰富的煤矿,消灭苏军在黑海的空军基地,以确保罗马尼亚油田的安全。希特勒的险恶用心很明显,他准备把南北两个方面军的问题解决后,再集中精力进攻莫斯科。事实上,他也一直在往这个方面努力,直到11月份,莫斯科战役才打响。而对于苏军来说,希特勒的三拳并进策略恰恰给了苏军防御准备的时间,斯摩棱斯克苏军的重大牺牲换来的正是莫斯科最后的胜利。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朋友们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精彩推荐: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迅速启动哪些战争机制,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二战阿图岛战役,发生在美国领土上的战争,为何被称玉碎之战
二战期间,日军的装甲部队发展为何明显滞后其它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