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亿通公司
口岸数字化转型是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必经之路,而“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单一窗口”理念是口岸数字化的关键一环。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指在通过一个集中的平台处理国际贸易和运输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监管要求,这个平台允许贸易和运输企业以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一次性提交给相关监管部门,从而简化了繁琐的行政流程,提高了监管效率,并降低了通关成本。此外,单一窗口系统还通过集中处理数据,提高了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促进了贸易便利化。总体来说,进行这一平台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为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并促进国际贸易的顺畅进行。
数字化“单一窗口”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促进运输、仓储、代理等各类物流企业与外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还可以压缩整体口岸通关时间,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全球数据处理规模最大的“单一窗口”。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历程
2014年,上海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在全国率先启动“单一窗口”建设,连接22个相关口岸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超过60万家的企业用户,支撑全国超1/4贸易量的数据处理,成为支持全球最大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数字底座”。
追溯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历程,它的起点就是亿通公司的成立,亿通公司是2001年上海市政府99次常务会议批准设立的国有股份制企业,市政府成立亿通公司的目的就是希望以“政府推动、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设上海口岸信息化统一平台,通过“统一平台、一点接入”的方式促进上海口岸的贸易、通关、物流便利化.
2004年,上海市政府与海关总署签署署市合作备忘录,在上海合作共建全国第一个地方电子口岸——上海电子口岸,它的建设和运营主体就是亿通公司;2014年,作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重要贸易监管制度创新举措之一,亿通公司依托上海电子口岸基础,在国家口岸办、国家相关部委以及上海市政府的指导下,在上海海关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于2016年初步建成;2020年,亿通公司在市政府、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领导下,在上海海关、市商务委(口岸办)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确保了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按时通过国家八部委的封关验收。
目前,按照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相关意见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已经在外高桥保税区和科创中心探索复制推广。2022年,亿通公司成为上海数据集团的隶属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启动了口岸数字化转型工作,打造了上海口岸大数据中心,建设了基于上海区块链基础设施的行业区块链平台——航贸数链,推动上海航运、贸易中心建设的数字化转型。
亿通公司的业务已经涵盖政府服务、航贸服务、数据服务、金融服务四大板块。技术上,形成了研运一体化+云原生能力,云计算、软件自动化交付能力不断提升,AI、区块链、RPA等技术应用于各类重点项目。平台能力上,进行标准化、可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平台日均报文处理量超过2000万个,平台可用率始终保持在99.96%以上。大数据能力上,构建了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研发体系和数据治理体系。
打造平台、金融、监管、供应链等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与“单一窗口”理念的渗透,亿通公司已经形成了包括“单一窗口”、大数据服务、金融服务、供应链协同数字化解决方案四个方面的服务体系,口岸数字化迈入新阶段。
第一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形成了16大服务版块和66个特色应用,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图片来源@亿通公司
第二大数据服务、数字技术创新和数据价值创造。亿通公司构建了覆盖数据存、算、管、用的产品矩阵,结合数据治理体系,打造数字底座,赋能航贸数字化转型,打造自主可控的数据交换平台(EIB),后续还将向全国其他电子口岸、港口等推广。在数据智能创新方面,亿通公司基于算法+模型,构建了全国首个自贸区智能风控集群模型,覆盖10大评估维度,106个算法模型,助力自贸区实现无感监管。
图片来源@亿通公司
第三金融服务。亿通公司从2022年开始与金融机构合作,为航贸企业提供数字化的跨境结算、普惠金融、信用保险等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以跨境结算为例,已有36家银行与亿通公司进行合作,把原来需要1天的办理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办结;在普惠金融服务上,已为1.6万家企业提供42种普惠金融产品,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20%;在跨境保险上,已和10家保险机构开展合作,服务1.1万家用户,承保金额超过1,000亿元。
图片来源@亿通公司
第四与中远海运物流合作共同推出的“亿起运”海运供应链协同数字化解决方案,希望通过“亿起运”平台的打造,将亿通现有的数据资源、技术应用及大数据应用能力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打破国际海运出口链条中一直存在的数据、信息和业务壁垒,更好地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目前已实现把原来处理一票订舱的时间从30分钟压缩到3分钟,甚至是秒级。
图片来源@亿通公司
依托大数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更加便利
亿通公司以单一窗口数据为核心结合电子口岸相关数据、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授权使用的政府公共数据和第三方数据,形成航贸企业画像、标签、模型,为航贸金融服务赋能。目前亿通与51家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支付机构)合作,为全国31个省市64,116家航贸企业提供了结算和融资服务。
通过验证企业贸易背景真实性,为企业提供国际结算便利化服务,结算场景从最初的跨境货物贸易结算,目前已经扩展到了跨境服务贸易结算,包括我们的海运费及中欧班列运费,每年通过单一窗口结算的可统计金额超千亿。
金融机构通过调用企业航贸指标,对企业外贸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同时降低金融风险,目前已有57941家企业通过航贸数据增信获批了贷款,贷款依据主要是外贸企业的经营情况、交易国别及交易品类等。
出口信保服务也是单一窗口的一大亮点,亿通公司和信保上海分公司不断创新,精准匹配送保单、信保融资、绿色理赔等,都是上海首创产物。(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婧滢,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