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有主少国疑的说法,这是因为少年皇帝登基的存活率是非常低的,因为他们年轻,总是需要辅政大臣帮他行使权力,可是权力这个东西是世界上最能够让人上瘾的东西,一不小心沾染了,就算是亲生父子也能反目成仇。
辅政大臣为了保住自己手上的权力,难免会铤而走险,在皇帝即将成年的时候把他杀死,然后再立一个年幼的皇帝,比如秦始皇即将亲政的时候,秦始皇的母亲太后赵姬就跟他的后爸假父嫪毐发动叛乱想要将他杀死。立自己的私生子当皇帝。
当然也有小皇帝成功登基亲政的案例,比如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就是在孝庄太皇太后的辅助之下,顺利接管权力。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宋哲宗就没有康熙皇帝那么好的运气了,他遇上了一个恋栈权力的奶奶高太后,平日里对他看管极为严格。那么他是如何逆袭成功,拨得云开见月明?
皇权旁落
宋哲宗的奶奶高滔滔历史书上说她是女中尧舜,可是等你真正认真研究宋朝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女中尧舜水得很,高太后做的那些事情还是让大家来评论一下吧,高太后的儿子宋神宗为了弥补宋仁宗留下那个1.6亿的财政黑窟窿,启用了王安石进行变法,变法的核心内容,其实只有一条:捞钱。青苗法就是跟高利贷抢生意,市役法就是跟大商人抢生意。
这些人可都是当时宋朝的统治集团,高太后的家族也是这个统治集团的一员,变法期间高太后一直都在冷眼旁观,觉得这是胡闹,王安石第一次下台就是高太后出面劝说皇帝的。等到宋神宗死了之后,宋哲宗即位。宋哲宗那时候只有十岁,高太后垂帘听政,现在终于到高太后出来抖搂一下胳膊了,她把反对派大臣比如司马光,苏东坡这些守旧派大臣都叫回来。
在她的支持之下,司马光一天之间就把王安石变法无论好坏全部废除,更过分的是他还把王安石变法时期开疆拓土得到的土地全部还给敌人,还沾沾自喜地说:正是因为有高太后这样的圣人坐镇,四方的蛮夷才服从我们。
无论与王安石的政见如何不同,都不能够为了政治斗争为了否定变法把国家花费无数钱财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得来的土地割让呀。
坚忍待变
首先,宋哲宗要忍,不给你一点借口。
年轻的宋哲宗面临的环境是:朝廷大臣全都是奶奶的拥趸。平日里开会的时候,他跟高太后的位置,对立而坐,大臣有事就找奶奶商量,把背部跟屁股留给他,年轻人血气方刚,一般很难忍受这样的窝囊气,比如年幼汉平帝刚刚表露出对王莽的不满,就被毒酒给结果了。汉少帝得知自己母亲被吕后杀了后宣称长大后要报仇,结果被杀。
宋哲宗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去逞匹夫之勇,表露自己内心的不满,安安心心做好自己工具人的本分,没有透露出去丝毫对权力的渴望,能够认清自己的弱势地位是一个傀儡天子的必备要素,因为只有清楚自己的位置,你才能够做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现在朝廷上下都是高太后的人,如果她想要废黜皇帝,只需要有一个不孝的罪名就行,保证连朵水花都不会有。
意志坚定抗洗脑
其次是顽,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自古以来,既得利益阶层为了反对变法改革,在没有办法影响现任领导人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将将触手伸向帝国的继承者,比如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国的旧贵族就怂恿太子犯法,以至于商鞅拿出铁血手段,把太子的老师公子虔的鼻子都给割了,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
再比如明朝的朱元璋,铁血反腐严厉对待官员,于是这些人就围绕在朱允文父子身边嘀嘀咕咕,朱元璋死后朱允文继位,就把爷爷的严刑酷法全部废除。
高太后年纪大,没有几年活头了,为了保证老太后死后守旧派依然能够继续执政,历史书上记载,她找了苏东坡,二程,吕大防这些守旧派大臣天天给宋哲宗洗脑。还派了二十个老妈子日夜监视。一定要把他培养成像宋仁宗这种宽仁皇帝。
可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孩子居然能够扛得住他们的狂轰乱炸,一点都没受影响,有一次高太后把宋哲宗的书桌丢了,因为太旧了,宋哲宗后来让人把那个书桌找了回来,高太后问:为什么找回来啊!
宋哲宗:这是我爸用过的。
高太后彻底慌了。只好在生活上对这个孩子进行各种迫害,结果他都熬过来了,根本不给一点废黜的借口。能够在高滔滔手上活下来,不简单的。
高太后没辙,临死前告诉反对派赶紧走,官家要报复了。
控制党争,大胆用人
最后是要大胆用人。
高太后死了之后,宋哲宗果然就把变法派叫了回来,这个时候的皇帝,在政治上已经非常成熟了,一方面利用变法派打击旧党。另外一方面,遏制事态扩张。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一朝天子一朝臣,政治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政治斗争跟党争是有区别的,政治斗争是按照游戏规则玩,党争则不是,不择手段,不分对错,斩尽杀绝,不死不休。
这宋哲宗不仅仅有政治手腕,还有政治魄力,北宋的皇帝对于大臣权力过大一向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的那套官僚制度不仅仅针对武将也针对文臣,官职差分离严重限制臣权。北宋皇帝骨子里头就浸透着制衡的基因。
比如说宋神宗,明明要用王安石变法,却偏偏把司马光这些守旧派大臣留在朝廷里,美其名曰异论相搅,明摆着就是怕王安石权力过大,可问题是改革者必须要集大权于一身,搞这样的权力制衡你让人家怎么改革,变法不是请客吃饭呀!
在这一点上宋哲宗就比他爹做得好,整个朝廷里头都是清一色的变法派。正是因为他用人不疑,使得被守旧派折腾的奄奄一息北宋王朝走入正轨,而且这位小皇帝还不拘一格,任用了变法派里头声名狼藉的吕惠卿,在西北战场上打了十四场胜仗。取得洪德城大捷,平夏城大捷。
如此帝王,北宋一朝仅次于太祖,可惜天不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