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在工作岗位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重复性工作和危险工作已经被机器人取代,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然而,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人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工作岗位,导致大规模的失业。一些观点证明:机器人不会全部取代人类工作岗位,反而会增加新的工作岗位,促进就业发展。
美国科技网站TechCrunch撰稿人麦努尔·卡恩(Mynul Khan)曾经刊文称,机器人确实会减少传统工作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更多的新岗位。机器人的出现并未导致失业率上升,反而会促进就业增长。有研究表明,100万台工业机器人可以直接创造出近300万个就业岗位。
无独有偶,亚马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近日,亚马逊全球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和可持续包装总监 Stefano La Rovere表示,机器人和其他技术并没有取代工作岗位,而是增强了人们的角色,“机器人抢走人类工作的说法是“神话”(myth)。”亚马逊表示,新技术的引入为其欧洲配送中心增加了5万多个就业岗位。
从“机器人是否会取代工作岗位的观点”回看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
——机器人市场规模加速增长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3)》,其中提到,2022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6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22亿美元。2022年按照当年汇率进行测算,机器人总体市场规模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34%,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机器人广阔的市场提供力矩传感器巨大的应用需求。
——工业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
自2016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销量位列世界第一。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资料,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30万台,2015-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23%,远高于全球市场的增长水平。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全球占比45%,稳坐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地位。
——人形机器人具有智能化、灵活性、多元化特点
随着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渐成熟,以及AI技术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行业进入萌芽期。相比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更能适应于各类现实生活的场景,使得机器人能从专用转向通用,增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此外,人形机器人也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物理形态之一。
人形机器人具有更智能的大脑:工业机器人的行为通常是被事先编码设定的;人形机器人在全方位AI感知技术以及GPT大语言模型加持下呈现出较高的主动性具体表现为具有自主学习、决策以及推理的能力。
人形机器人具有更灵活的身体:通用型工业机器人因为其主要替代的是重复性劳动,根据事先设定完成重复工作,所以其自由度一般为4-6;而人形机器人的行为更类人,其自由度一般在20以上,使其能够完成更加复杂、多样的动作。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由于被事先设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相对固定;人形机器人一方面在大脑层面具备自主学习、决策以及推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身体层面具备更高自由度,能够完成更加多样的动作,因而其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
IDC预测,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到2027年将约650台/万人(即每1万个工人的工业机器人用量为650台),中国用户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市场支出到2027年将增至约160亿美元。
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到2029年将达到750亿元,占世界总量的32.7%,到2035年有望规模达到3000亿元。
开源证券表示,2024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的召开预计也将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人形整机厂商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