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初,原上海《文汇报》社长徐铸成来到了北平,此番徐铸成是作为新政协会议候补代表来参加即将开始的新政协会议。
北平解放后,中央就召集全国各地的民主人士,来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共同参与到新中国的组建工作。
当时全国解放只是时间问题,各地赶来参会的代表,大家都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感到期待,所以会议召开后,会场的代表们心情都不错。
第五次会议召开后,徐铸成和之前一样,高兴地听着会议代表们发言。没想到有一位代表上台发言结束后,突然大声喊道:“中国国民党万岁。”
这句口号瞬间让会场陷入了死寂,徐铸成等在座的代表们无不感到惊愕,大家都没想到居然会有代表在这里喊反动口号。
然而很快这个乌龙事件就得到了澄清,喊出这句口号的人,就是粤军名将、原湖南省主席吴奇伟。他本来是想要喊“共产党万岁”,可自己过去一直参加国民党会议,习惯性就喊了原来的口号。
——这个插曲就这样被徐铸成记录了下来,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么这位喊错口号的吴奇伟,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1911年,著名的辛亥革命爆发,南北各地的革命者在这场革命的影响下,纷纷行动起来。其中,孙中山的重要伙伴胡汉民、陈炯明等人,趁机领导地方革命者起义。
在他们的动员下,广东一带出现了大量革命武装,随后经过他们的一番整顿,这支革命军队成为了粤军的前身。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广东等地的许多青年才俊纷纷投身军旅,吴奇伟就是其中之一。
吴奇伟出生在广东大埔县,从小家境贫寒,幸好他得到了伯父的资助,这才能进入学校学习。青年时期,吴奇伟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决定进入军队,后来又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毕业之后,他返回家乡,投身革命队伍。1917年,为了掌握强力的革命军队,打败反动的北洋军阀,孙中山命陈炯明等人重新组建了被打散的粤军。
这支新粤军专门从原先粤军的队伍里面挑选精英,吴奇伟就这样被陈炯明看中,他进入粤军,在陈炯明的麾下当了一个基层军官。
进入粤军之后,吴奇伟很快就脱颖而出,他在诸多战斗中表现神勇,凭借着自己的表现,获得了上级的提拔,成为粤军第一师的一员勇将。
陈炯明叛乱之后,粤军发生重大分裂,革命政府重新掌握粤军,为了即将到来的北伐,粤军的精锐部队相继被改编——第一师就此成为了著名的第四军,吴奇伟在张发奎的12师麾下担任副团长。
随军北伐后,吴奇伟表现极为神勇,他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城等一系列大战中表现出色。由于在北伐中的出色表现,第四军被人们称为铁军,吴奇伟也在北伐中逐渐崛起,凭借着自己的战功,他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升任12师的师长,成为了第四军的主力之一。
可随着蒋介石成功夺权,革命政府内部发生了分裂,粤军也受此影响,产生了重大分裂。吴奇伟等粤军将领也卷入了这场政治旋涡中,起初他们支持蒋介石,参加了与桂系的战争。
没过多久,张发奎宣布反蒋,吴奇伟等人又率部参加了与蒋介石部队的战争,粤军在一系列的内战中损失惨重。
后来,他们不得不与蒋介石重新合作,蒋介石为了分化瓦解粤军的势力,就开始各种拉拢粤军的重要将领,吴奇伟就得到蒋介石的重视。
他率部投靠蒋介石后,不但得到了大量的军费资助,还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四军的军长。就这样,吴奇伟在短短几年内,就从粤军的中下级军官,一下子成为了粤军的重要将领。
然而蒋介石提拔吴奇伟等人,并不是真心接纳他们,而是要利用他们去围剿红军。吴奇伟等地方军队的将领投诚后,第一时间就被蒋介石派到江西去围剿红军,他的部队被编入到陈诚的中路军。
可在第四次围剿红军的过程中,吴奇伟开局不利,部队被红军伏击,一番激战下来损失过半。尽管在红军这里吃了大亏,可蒋介石自然不会停止围剿,很快就发起了第五次围剿......
当时吴奇伟成为了北路军第七纵队指挥,而这一次由于苏区内部的矛盾,再加上蒋介石改变了围剿红军的战略,红军的反围剿遭遇了失败。
吴奇伟等人率部不断深入苏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受此影响,红军不得不在1934年10月开始了长征。
得知红军选择长征,蒋介石立即组织军队追击,他将吴奇伟任命为追击部队的先锋,让他与薛岳两人负责追击红军的任务。
然而在追击红军的过程中,吴奇伟的部队打得十分被动,红军在毛主席等人的指挥下不断从重围中突破,追兵始终无法与红军主力决战,只能盲目在后面追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消耗,吴奇伟这才终于找到了红军的部队。
当时,红军利用敌人防守松懈的时机,成功夺取了遵义。蒋介石得知此事后,立即调吴奇伟等人的部队配合王家烈夺取遵义,可等他率军来到遵义附近后,正好碰上了刚刚被红军打败的王家烈。
王家烈此时身边就只剩下了一个手枪排,这令吴奇伟感到十分震惊,他立即召开军事会议,一路追赶红军,吴奇伟对红军内部的变化并不了解。那时,遵义会议已经结束,红军的指挥体系已经发生了改变。
吴奇伟错误判断了形势,认为自己有兵力与装备的优势,红军还会像之前那样打一下就跑。于是他决定立即对红军发起进攻,没想到红军早有准备,吴奇伟将自己手下的精锐尽数派了上去,一开始虽然掌握了主动,还拿下了遵义的战略要地老鸦山主峰。
可他万万没想到,关键时刻林总带领红1军团击溃黔军后,迅速穿插过来,直扑自己的指挥部。吴奇伟的主力都被红军拖在了老鸦山一带,他无奈之下只能仓皇撤退。
此战,吴奇伟的部队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在红军的夹攻下,吴奇伟部全线溃败,两个精锐师主力损失过半,他自己都差点成为俘虏。
幸好在薛岳的庇护下,吴奇伟没有受到蒋介石的处罚,蒋介石让他重整队伍继续追击红军。可这一战给吴奇伟留下了极大的阴影,之后他仍然指挥部队追击红军,但也不敢再与红军主力交战,只是跟薛岳一道目送红军撤离。
随着抗战的爆发,吴奇伟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吴奇伟被任命为第十八军团军团长,率部赶到淞沪战场与日军作战。
虽然在之前的内战中,吴奇伟的表现相当一般,可到了抗日战场,吴奇伟就展现出了他的勇猛。他带领粤军在淞沪与日军血战到底,他们在罗店等地与日军主力交战。光是在罗店的一战,吴奇伟的部队就损失惨重,可他们仍然死战不退,坚持了多日才被撤下。
淞沪一战,吴奇伟等人领导的粤军部队表现神勇,虽然会战还是失败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国家的英雄。随后,吴奇伟等人又重整部队,继续与日军战斗。
1938年7月,日军集结主力开始沿长江两岸向西推进,已经升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的吴奇伟,调集各路部队阻击日军。
很快,他就率部在九江南部重创了日军101师团,这让日军高层十分不满,为了尽快突破,日军打算采用迂回战术,想要一举击溃正面的国民党主力。
关键时刻,薛岳及时收缩了防线,又大胆放权给前线的吴奇伟等人,从而打造了一条韧性十足的防线。日军的27师团试图迂回包抄,结果被反包围,无奈之下日军立即出动106师团,利用南浔铁路和瑞武公路之间一条几公里宽的间隙,企图直插腹地,撕裂正面的国军防线,顺道解救27师团。
没想到106师团的动向,被吴奇伟的部队及时发现,吴奇伟敏锐发现这个绝佳的战机,他当即命令第4军转守为攻,死死拖住了孤军深入的106师团。
薛岳得知吴奇伟咬住106师团后,立即意识到这是绝佳的机会,他迅速抽调各路军队,很快就完成了对106师团的合围。最终,在无数将士的努力下,他们取得了著名的万家岭大捷,106师团被全歼。
此战吴奇伟作为前敌总指挥,可谓是立下了头功,然而他并没有止步不前。后来,吴奇伟又指挥了著名的鄂西会战,再度粉碎了日军对长江上游的进攻。由于吴奇伟在抗战期间的出色表现,他也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
随着抗战取得了胜利,吴奇伟也接到了新的任务,他进入了陆军大学将军班受训,随后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军管区司令。
这一系列变动,也是蒋介石的阴谋,吴奇伟虽然早早率部投靠蒋介石,可他始终得不到蒋介石的信任。粤军在抗战中表现出色,可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吴奇伟等粤军主要将领又被蒋介石趁机调离军队,被夺走了兵权。
此时吴奇伟彻底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他也就索性选择躺平。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曾多次想要让吴奇伟与解放军作战,躺平的吴奇伟多次利用疾病等理由,逃避了日常工作,安心在家中休养。
后来,他的老上级薛岳曾调他到身边,一起进攻苏北的解放区,吴奇伟依旧出工不出力,没过多久就辞去职务。那时,中共一直在团结那些反对内战的民主人士,吴奇伟的态度引起了地下党的注意。
叶剑英等人为了争取吴奇伟,派了许多地下党员做吴奇伟的思想工作,其中还有许多吴奇伟的旧部。原本,吴奇伟就反对内战,对蒋介石政府十分不满。在中共的努力下,吴奇伟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于是他决定支持中共。
1949年7月,吴奇伟等人在粤东正式宣布起义,在他们的努力下,梅州大部、惠州一部提前解放,这也为解放军解放广东作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吴奇伟过去曾经与中共有过节,还参与追击红军,但毛主席等人得知吴奇伟率部起义后,仍然十分高兴,对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起义之后不久,吴奇伟就作为华南的代表之一,受邀前往北京参加新政协会议。结果,吴奇伟就由于过去的习惯,在会议上出现了那个名场面。
当然,这个插曲并没有影响到他,随后他就在会上当选为全国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在开国大典中,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
建国后,吴奇伟出任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还成为了广州大学的董事长。不过他当时年事已高,晚年并没有做更多的工作,吴奇伟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编撰《第四军纪实》的工作中。
1953年7月,这位粤军名将,抗战英雄在北京病逝,他被葬在了八宝山公墓。吴奇伟作为粤军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与粤军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
尽管吴奇伟过去有着不同的立场,但无论是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还是为国家解放所作的贡献,他都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