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一个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决定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部二十万南下,孙权和刘备率兵五万合力对抗曹军,曹军进到赤壁,失利之后退驻江北与孙刘隔江对峙,而孙刘联合用火攻,大败曹军,这便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而据说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有一种最重要的观点,那便是曹军中流行疫病,曹军人多势众,20万曹军对5万,除非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否则孙刘不可能就这么轻易打败曹军,所以疫病的存在也是曹军失败的一个原因。
在《三国志.魏书》中有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正是因为赤壁之战中,曹营遇到了瘟疫,“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武帝纪》中多次提到了赤壁之战中的疫病,关于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原因是有多种方面的,像是曹军因为是北方的,所以对南方的气候等不熟悉,导致了兵败,而此常疫情也是曹军兵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场疫情,军队里的士兵不断被感染,战斗力大大下降,士气受挫,加上在南方各种水土不服,导致了这场战役的失败。
但是到底是何种疾病导致了这场关键性一战的胜利?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急性吸血虫病,另一种说法是疟疾。关于吸血虫病的猜想
位于长江中游的赤壁地区是吸血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即使在最近几年,也有这种病的病毒,而赤壁之战虽然发生在冬天,但是调兵遣将,训练水军的时间却是在秋天,这种天气,节气极易出现吸血虫病,这种病是病毒要在宿主体内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发病,所以曹军在时间上,是和这种病相符的。
但是为什么孙刘两军没有被这种疫病所感染,感染的是曹军呢?
曹军来自北方,北方是没有这种病的,所以对吸血虫极为敏感,极易感染,症状也比较严重,所以曹军在这种情况下极易死亡,相反,孙刘的军队长期生活在南方地区,虽然可能也会有这种病的感染,可是,可能长期以来对这种病早就产生了抗体,适应能力比较强,所以自然孙刘的作战能力相比较于曹军是比较强的。
吸血虫病在千年前的三国时期已经存在了?其实早在马王堆汉墓中就发现了人的腹中存在吸血虫虫卵,所以,曹军得这种疫病,士气大减,死者甚重导致这场战役失败,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疟疾的推断
还有一种说法是疟疾,疟疾也是常见的高发疾病,也是一种常常流行于长江流域的一种疾病,潜伏期长,发病时期症状比较明显,传播时间可以从四月一直到十月,而曹军经过的时间,经过的地区恰好是疟疾传播的高发期,他们从武当山,荆山进入江汉平原,加上急行军,军士劳累不堪,自然免疫力也容易下降,所以在战事当中,士兵极易感染这种病,并在军队中传播流行起来,瘟疫发生,导致战事失利。
关于斑疹伤寒的论断
还有一种说法是斑疹伤寒,《三国志·蒋济传》讲:“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姆遇疾疫,唯遣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颇复疾疫”在冬末春初,传染病的高发期,这种斑疹伤寒冬春之交的时候正是高发期,很容易传染,而孙刘两军和曹军也是隔江对峙,所以很难传染到对方。
斑疹伤寒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南均为高发地区,曹操的军队也都是北方人,所以从建安十三年春开始练兵半年之久,华北地区正是高发地区,所以曹军将士得这种疫病是可能的,加上练兵之后,进军赤壁,一直在奔波,在两军交战时,这种疾病开始爆发,而高发年龄人群也正是青壮年。并且在军队中很容易感染,卫生条件不好,加上东汉末年的各种旱涝灾害,蝗灾,很容易瘟疫猖獗,加上医疗条件落后,死亡率激增,所以曹操才不得已“印军北还”。所以曹军中士兵得这种病可能性是很大的,并且斑疹伤寒在我国一直到解放前都很猖獗,在1938-1942年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地区这种疫病高发,死亡率也很高,后来在解放后,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防治得当,所以才没有使这种病再次蔓延。自古至今,斑疹伤寒这种病在我国都是高发的,所以赤壁之战中曹军得这种瘟疫,可能性是很大的。
所以《三国演义》中“借东风”的说法其实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写给孙权的信中写道“赤壁之战,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也就是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胜率其实是很大的,要不是当时有疾病,烧船自退,也不会失败,让周瑜得此虚名。
而这场疫病持续时间久,建安二十三年”去冬天降疫病,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可见这场疫病持续时间之久。但是以上几种说法也只是推测,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到底是哪种疾病,但是瘟疫直接导致曹军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