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i前沿圈
2025年初,AI领域掀起一场由开源大模型DeepSeek引领的技术革命。自今年1月DeepSeek宣布开源其R1系列模型以来,国内外超过20家科技巨头宣布接入,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华为、字节跳动等国内头部企业,以及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等国际厂商。这一趋势在3月持续升温,据最新统计,国内月活跃用户超14亿的微信、百度搜索、腾讯元宝等核心产品已全面整合DeepSeek,甚至政务、金融、医疗等行业解决方案也开始采用该模型。
DeepSeek的吸引力源于其开源策略和技术性能。其R1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理解上表现优异,且部署成本大幅降低——清华团队数据显示,基于4090显卡即可实现“满血运行”,硬件成本下降95%。此外,DeepSeek的流量红利显著,其APP用户量在十天内突破1亿,远超ChatGPT同期表现。
二、接入策略分化:从“全线投入”到“保守试探”
尽管大厂纷纷入场,但接入策略差异显著:
行业专家指出,策略分化背后是技术路线与商业目标的权衡:短期接入可快速提升产品竞争力,但长期可能削弱自研能力。
三、机遇与红利:流量、商业化与生态共建
接入DeepSeek为大厂带来三重红利: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表示:“2025年是大模型商业化关键年,企业需在开源与自研间找到平衡点。”
四、挑战:技术缺陷与长期隐忧
尽管势头迅猛,DeepSeek的局限性不容忽视:
行业共识认为,DeepSeek并非“终极答案”,而是AI进化中的关键节点。其价值在于降低技术门槛,推动应用落地,但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仍需多元探索。当前,大厂正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
DeepSeek的崛起标志着AI竞争进入新阶段——从单一模型性能比拼,转向生态整合与商业化能力较量。在这场变革中,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开放协作与自主创新将成为破局关键。正如腾讯AI实验室负责人所言:“未来的赢家,一定是既能驾驭开源浪潮,又能锻造自身技术护城河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