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高铁为何很难?每次提起这个问题,一些人都不由得心生疑惑,作为一个世界强国,为何美国屡屡在建设高铁这条路上止步不前?
先来看一下美国的“高铁梦”跨度有多广?路程有多坎坷?
美国几十年前就开始规划建设高铁了。早在1964年日本新干线运行后,美国也开始摩拳擦掌,计划建造第一条高铁,还在次年煞有介事地推出了《高速地面运输法》,批准了将近一亿美元用于高铁的建设。
时间来到1992年,美国政府批准了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等5条高铁走廊。1998年,美国政府在之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条高铁走廊项目。
(美国“高铁梦”屡屡破碎)
转眼间又到了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信誓旦旦地表示,将在未来25年里,让80%的美国人都能乘坐上高铁,并利用高铁振兴美国的经济。
几十年过去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此前美国政府夸下的海口,立下的豪言壮志,在时间的见证下都化为了泡影,十几条高铁项目全部搁浅。
直到2023年底,拜登再一次高调宣布启动全美铁路升级大计划,编列了82亿美元改善老旧的铁路系统,同时在加里福尼亚州打造两条真正的高速铁路,在改善美国民众出行计划的同时,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虽然拜登政府的计划看起来很详尽,但很少有人相信这一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历史原因造就了美国以公路运输为主导的现代客运格局。
二战后,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联邦援助公路法案》,动工兴建州际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完成后成为连接美国城市景观的主要方式,到今天都很难撼动。
(美国的高速公路)
其二,美国民众对于是否修建高铁意见不一。
支持修建高铁的人认为,高铁与汽车相比,在一些区间不仅环保还节省时间,同时满足美国东西海岸沿线民众的需求。
但反对修建高铁的人却认为,美国地广人稀,不少地方杳无人烟,不适合修建高铁,相比较之下,汽车更加便利。
这可能也跟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偏好私家车而不喜欢公共运输系统有关。
其三,美国的航空业发达,航班班次多、票价低廉。
美国有近20000个机场,其中5000多个是公共机场。美国内部交通需求主要是横跨美国大陆的东西两岸,中途不经过什么大城市。 这种交通模式天然适合点对点的航空运输。
除了飞机班次多,美国航空公司还经常推出特价机票,有些往返票价只需要99美元。
(美国的人口分布图)
此外,美国现有的铁路多为货运公司所有,货运对列车速度要求不高,这些公司当然不愿对铁路进行高速化改造。
其四,美国政府没钱。
高铁要想顺利运行只能修建新的铁轨,然而美国土地私有制度增加了高铁建设成本。
美国联邦政府只拥有全国28%的土地,征地拆迁费时费钱,如果协商无果还要更改线路,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成本,让本就捉襟见肘的美国政府更加雪上加霜。
其五,美国石油业、航空业和汽车行业团体是传统既得利益者,他们经常发表反对高铁的言论,也阻碍了高铁的修建进度。
而且对于私人而言,过长的投资回报周期大大降低了民营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美国两党之争)
其六,两党斗争导致高铁修建搁置。
高铁建设基本上依赖政府经费,建设过程往往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这是因为民主党普遍比较支持投资,共和党则反对建设,因此发生多次因政党轮替而搁置的情况。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制约因素,即美国的基建、工业和技术能力在不断退化,不管美国如何标榜自己的强大,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美国想要发展高铁,长路漫漫,而这也让外界看到了美式政治的深层次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