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胶州市持续提高工业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在青岛张氏机械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内,AGV自动导引车辆按照设定程序来往穿梭,将一批批物料转运到数台智能加工设备中。备料、送料、粗加工、精加工、成品,整套生产工序几乎全部由智能设备自动完成。经过数字化技术改造,目前公司的生产自动化率已达90%以上。
“单体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以及单点工序的智能物流已经初步成形,像在我们现场看到的这个活塞杆和钢管智能加工设备就是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能够实现一键换型全数字化的控制,可以实现一人多机。通过智能化和设备数字化的提升,我们的产能提升了百分之七十,但人员降了一半以上。”青岛张氏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长李在山说。
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张氏机械的拳头产品活塞杆和钢管的加工制造,经历了手动、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智能加工设备,配套了MES生产管理执行系统、AGV平台等先进软件系统,使人工生产效率提升40%左右,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质量技术指标明显提升,企业生产的汽车气弹簧用活塞杆全国市场占有率60%以上,进一步夯实了企业“隐形冠军”的龙头地位。
“后期我们会打造智能立库以及全过程的智能物流,来实现我们活塞杆加工的智能制造,为实现我们的工业4.0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在山表示。
近年来,胶州市紧抓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机遇,力促高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双向突破,激发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截至目前,胶州市已认定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省级智能制造场景3个,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个,省级智能工厂8个,省级数字化车间8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个。依托企业打造产业园区,智能硬件、视觉技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已初步形成生态体系。
记者 韩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