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苏拉”或于9月1日登陆,“走位”为何难预报?
创始人
2024-05-08 15:08:24
0

原标题:台风“苏拉”或于9月1日登陆,“走位”为何难预报?

刘蕊 科技日报记者付丽丽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逐渐向广东东部到福建南部一带沿海靠近,可能于9月1日白天在广东惠来到香港一带沿海登陆,也有可能在广东东部近岸海面向西偏南方向移动。中央气象台30日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启动台风二级应急响应。

过去两天里,台风“苏拉”在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洋面走出了一个反向“6”字形,未来台风“苏拉”的路径将如何调整尚存分歧,登陆或是近海擦过,路径受到广泛关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玲指出,台风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取决于引导气流的方向和大小,而副热带高压、西南季风、西风槽等都是影响台风引导气流的因素。引导气流如果稳定,台风走位就会比较“老实”。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副热带高压会出现东退、西伸、北抬、南落以及断裂、合并等各种情况,西南季风的强度也是不断变化的,西风槽可以向北收缩,也可能携带冷空气扩散南下,这些都可能导致台风引导气流的方向和大小,从而影响台风的走位。

正因如此,想准确预报台风路径,难度较大。一方面,预报台风路径要综合以上多方面因素考虑,而台风及其周围环流形势均呈动态发展,运动中的各项气象数据都是随时变化的,这无疑增加了台风路径预报的难度。另一方面,预报台风路径的模式结果是根据一定时间内的数据资料计算所得的结果,复杂的环流形势、多个天气系统等相当于给计算台风路径的“方程式”里增加了许多“变量”,从而导致模式预报结果呈现出不稳定性,表现为临近起报时间的预报结果可能出现明显的不一致的情况。

相比于往年的台风,为何预报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难度更大呢?张玲分析,首先,台风“苏拉”周围的环流形势较复杂,引导台风走位的气流一多,台风移动的方向就存在诸多可能性。此时,“苏拉”周围存在多个涡旋,未来副热带高压形势一变,也将影响台风的移动方向。目前已入秋,冷空气活动加强,因此西风槽也将影响台风“苏拉”走位。其次,台风“苏拉”还受到台风“海葵”、关岛东侧的热带低压等影响。两个邻近的涡旋在合适的距离内可能会对彼此的路径产生直接影响,即所谓的“藤原效应”,是指两个台风将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逆时针旋转,直接影响两者的走位;台风“海葵”、关岛东侧的热带低压的存在及发展会影响台风“苏拉”周围环境,从而影响台风“苏拉”的路径走向;台风路径的预测需要运用数值模型和预报算法,然而,“个头小”的台风尺度也小,覆盖“小个头”台风的数值网格个数、数值模式的空间分辨率难以对其形成精细的内部结构刻画,因此增加了预报台风路径的难度。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台风“苏拉”的强度未来12小时将继续维持,随后缓慢减弱。预计登陆时台风强度仍然很强,可达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加之台风“苏拉”有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输送,将会给途经区域将带来较强的风雨影响,其中心经过的附近区域阵风可达17级以上。因此,沿海地区需重点防御强风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专家提示,无论台风“苏拉”登陆还是近海擦过,考虑到其强度较大,带来的风雨影响势必较为严重,因此,知险避险、防灾减灾的弦还需始终绷紧。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豆豆钱用担保费推高利率至36%... 36%利率里面的“秘密”。 手工劳动/兽妹 手工编辑 /掘叔 出品/独角兽观察 今年来,在扩内需、...
OPPO K13 Turbo系... 今日,OPPO官方宣布,越级性能先锋 OPPO K13 Turbo系列手机将于7月21日全新发布。 ...
AI 终结传统软件业,如同互联... AI 编程工具正推动软件行业走向 " 峰值时刻 "。 近日,芯片金融分析公司 Fabricated ...
北京多模态大模型辅助城市治理|... 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北京市联合40余个国际伙伴城市成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围绕数字基建、...
荣耀申请基于垂直同步信号的图像... 金融界2025年7月1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基于垂直同...
在担任珠海市公安局局长、市委政... 据高检网7月11日消息,日前,广东省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张强(副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由广东省...
海普洛斯满分通过欧洲权威室间质...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 郑恺 近日,欧洲分子基因诊断质量联盟(European Molecular ...
AI+场景创新⑩丨艾灸机器人上... 近日,在焜傲机器人(成都)有限公司“917智能健康小屋”可以看到,艾灸机器人正在工作——选定艾灸模式...
格力电器取得一种电机专利,显著... 金融界2025年7月1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电机”...
新能源智能制造新篇章:MES系... 在全球推动“双碳”目标的浪潮中,中国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浪潮。动力电池、光伏组件及储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