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是当时的游牧民族,一直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在没有战争之前契丹民族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幸福而且和谐的,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状态,也有自己的书籍文化。
但是生活在古代难免会与其他国家产生纷争,引起战争迫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甚至会灭亡一个民族,很不幸的是,期待几乎就成了这样一个民族,被许多强权被收纳去,但是自己国家被灭,自己又怎么没有反抗之心,我们一起探索其中的层层原因。
一、灭我国家我怎能俯首称臣
辽朝一直就是骁勇善战的民族,在这之前契丹人一直统治着女真民族,我们试想,当你长期欺负一个人,并向其索取利益,当某一天被欺负的人反过来欺负你,肯定是从头到脚的一百个不愿意,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教训他,辽朝被金灭亡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契丹人的心理,一直是反抗的。
1.灭我国家,我又怎能无动于衷
契丹人一直是骑马打天下的民族,契丹人的部队成为了他们的立国之本,契丹人骁勇善战,在许多战争当中就经常依靠骑兵获得取胜。
作为辽国的建立者,契丹人在东亚和东北亚的历史上都留下了辉煌的篇章,随着辽国的霸权的丧失与政权的颠覆,契丹人也就成为了帝国灭亡后的时代弃儿,辽国在北方的统治正式结束,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人,自己的国家被颠覆,自己又怎么会无动于衷。
辽朝覆灭,许多契丹人都很思念自己的国家,尽管当时的金朝对契丹人实行了很多笼络的措施,但是作为一个非常有自尊心的民族。
怎么会放弃自己的国家,转而投向灭国的敌人呢,他们对灭亡辽朝的金朝肯定怀有一定的宿怨,灭了我的国家还想留着我为金朝效力,我又怎么能放下尊严而苟活。
所以在这一时期,契丹人改了自己的律氏,自称自己为石抹氏。自己的祖先库烈儿,发誓自己不能因为金朝的俸禄而改变自己的志向,所以率领自己的部落,想着起兵谋反。
为了这次谋反,他做出了很多努力,这种做法也激起了许多契丹人的共鸣,许多契丹人对灭亡辽的金朝怀恨在心,每一位契丹人内心都怀着很深的亡国之恨。
2.亡国之恨经过多年之后仍有戒备心理
金朝人对契丹人进行了编户,并为契丹人安排了自己的归处,因为当时金朝的女真族人口不比契丹人多,所以契丹人是帮助金朝建国的一个重大的棒状,所以金朝人要做到一视同仁,面对急剧扩张,地广人稀的现状,在辽国灭亡的当年,许多契丹人存在着不与金朝人合作的心理。
契丹人多次繁盛谋反作乱的时间,列如契丹九斤聚党在兴中府作乱,看见在这一时期,还有一部分契丹人对金朝还心存有敌意或者戒备心理,而不与金朝合作。
这是个人认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直到海陵王末年,海陵王一直想成为天下第一帝王。
因为有这种虚荣心作祟,海陵王一直便开始了全国的征兵讨伐宋国,这其中也包括契丹的青壮年,结果这一次倒好,彻底的激起了契丹人的反抗,所以爆发了大规模的契丹农牧民的起义,最终随着海陵王死于契丹人之手,告结了这件孽缘。
从个人观点来看,契丹人一直不安定,就是因为当时金朝的女真族灭掉了辽朝,尽管金朝有实力灭掉辽国,但是却没有能力对契丹人进行消化,在契丹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丝怒火,一直在燃烧着,如果谁给这团火提供燃烧的空间,它就会燃起熊熊大火,可见海陵王就是这个提供环境的人,最终也是自讨苦吃。
二、宋朝间接使坏离间契丹与宋朝的关系
虽然宋朝曾经帮助金朝人灭了辽国,但是在灭掉辽国之后,中间的许多利益问题让宋朝与金朝产生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激起了宋朝人普遍的不满。
于是在辽朝灭亡之后,宋朝就一直在不断的对契丹人煽风点火,我想契丹人心存灭国之恨中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宋朝在旁边煽风点火,让契丹人心中的怒火无法平息。
1.宋朝对金朝里的契丹人挑拨离间
宋朝曾经与金朝签订了
“海上之盟”,其中大概的意思就是,金朝与宋朝建立同盟关系,从辽朝手中夺取燕云十六州,于是两个国家共同商议灭辽的事务,海上之盟签约之后,双方合理灭了辽国,但是宋朝因此变相失去了辽国作为它的屏障,来阻挡金朝的军队南下。
所以这场盟约,让双方正式接壤,双方也是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归属问题经常发生冲突,最终金兵果然等辽朝灭亡之后南侵宋朝。
宋朝一看这样的形势对自己大有不利,所以北宋便在金朝的朝廷中不断拉拢契丹人,
在我看来宋朝的统治者下了一盘好棋,契丹人就是这盘棋当中最重要的棋子,宋朝人下这盘棋的方式就是挑拨离间,宋朝人为了下这盘棋,不断的为契丹人煽风点火,拉拢契丹人以为同盟。
金朝里的契丹人一看是这种情形,自己也有复国的梦想,所以一直积攒实力,其中大部分都是西辽的势力,所以契丹人也一直不断的派使者联络鞑靼人、西夏和南宋,在外交上孤立金朝。
2.受宋人拉拢,契丹人复国梦更加强烈
当宋朝的人知道天祚帝在夹山,收集零散的散亡,经过几次往返之后,天祚帝答应宋朝来归顺他,直到经过宋金战争爆发以后,
宋人更想拉拢其他人来共同对抗金国,但是契丹人又不傻,怎么肯能单纯的被利用,所以契丹人在复国的路上思考了很长时间。
宋朝虽然拉拢契丹人反金,但是一开始并没有拉拢成功,所以宋朝一直离间契丹人与金人的关系,用过这种方式来削弱金人的实力。
知道1126年,当金朝的人派人去劝降契丹人萧仲恭时来出使宋朝时,契丹人不从,宋人便派人将它扣押起来,以此来招降他,之后便让萧仲恭给耶律带去一封密信,
信中明确表示,宋朝愿意与辽国的大臣共好,共同来为辽国复国而努力。
所以宋王朝继续呼吁契丹人扰乱金朝的后方,在此期间一直以迷信的方式来联系契丹人,所以宋朝一直在煽动契丹人谋反,离间契丹人与金朝的关系,
为了攻破金朝海陵对抗宋战争爆发之后,为了瓦解金军的力量,再次诏诱金朝官下的契丹人。
契丹人与宋朝达成共识,双方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打败金朝,在金朝的契丹人不安定,我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宋朝在中间挑拨离间,或许没有宋朝契丹人也一直都有复国之梦,契丹人在金朝也是十分不安定。
三、金朝没能平等对待两个民族
我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平等,虽然收复了辽朝的契丹人,但是不能完全像对待本民族一样对待契丹族,所以作为封建时代的帝王如果说没有民族差别是完全不可能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不自觉的树立起本民族的威信,所以也让许多契丹人开始出现反抗行为。
1.民族歧视让契丹人不满
为了让自己国家的权利牢牢的掌握在本民族的手里,金朝统治者在法律中也这样规定,与兵权和粮食的沾边的,都优先考虑女真民族,当时如果做官也会先考虑女真人,对犯错误的人巡查,要先调查契丹人。
要是我生活在当时的时代,我的内心肯定会一直有一种在这个国家格格不入的感觉,所以身为契丹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朝代里,必定会与金朝结下世仇。
虽然金朝初期为了更好的和契丹融入,对于立有功劳的契丹人赏赐国姓,但是同时也强迫一部分契丹人改带有侮辱性质的姓氏,所以从种种行为我们可以看出金朝初期对契丹人还是存在一定的歧视心理的。
我们这些政策可以看出,非常影响契丹人对金朝的亲和力,虽然到了后期民族观念比较开放,民族歧视的现象也逐渐淡化,但是在政治生活上还是希望把权利集中到女真人手里,不希望权利落到契丹人手中。
2.契丹人受到政策的约束
这一时期金朝发布的许多政策在我们看来都对契丹人有所约束,在基本的税务方面契丹人就要比女真民族多交好几倍的税,许多人还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金朝的契丹穷苦百姓,经常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而起义反金。
对于自己是一个王国民族的契丹人,这种反金的举动往往会转化为民族矛盾,反而越演越烈,在契丹人的范进斗争当中造成了金王朝的动荡不堪。
这些都激起了契丹人的不满,个人认为契丹人在金朝不安定是正常现象,契丹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都对女真民族十分敌对,女真民族也对契丹人带有歧视,所以这些政策都会让契丹人感到不满。
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民族之间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所以一个国家的民族政策决定了社会稳定,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很重要的作用,金朝对于契丹人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有一些不妥当,所以契丹人对金朝一直心存芥蒂,甚至带有敌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