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便成仁。”成与败,有的时候只在一瞬间。胜利的一方,并不一定就是军队数量最多的一方。成大事,不仅仅需要各方人力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在成事之前,周全仔细地调查了解与谋划。越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做起来就越要小心谨慎。
“诛九族来自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原本就十分残酷的诛九族,发展到了明朝的时候,更是被朱棣加成了诛十族。
造反,从古至今都是大事。一旦和造反扯上关系,不仅自己的项上人头不保,很多时候,就连自己的整个亲族都要遭殃。
为了对造反人士行为绝对的威慑力,同样也是为了守住自己手中的成功,皇权高度集中的地方,必然要有一定的兵力来作保障。清朝的丰台大营,驻扎在北京城外的西南部,是当时警备、守卫京城最重要的部队之一。
雍正王朝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因为康熙在位时间较久,且又出于封建男权思想,子嗣众多,使得后宫内各方势力争斗不休。随着各个拥有一定竞争可能的皇子们逐渐长大,各自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势力。
面对封建社会时期最为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些皇子们内心各有打算。在一番心理斗争之后,最终,康熙有9个孩子参与了这场争夺皇位的斗争。因为明白这场斗争的残酷性,所以每一方在斗争当中都想尽了各种办法。
这场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极为精彩的九子夺嫡之战,在作家二月河的描述之中,充满了危机感和紧迫感。《雍正王朝》里,面对各方来势汹汹的势力,后来的雍正,曾经两次借助丰台大营的帮助,帮自己度过了危机。
根据《雍正王朝》的描述,这两次都是“十三阿哥胤祥”拖着病体奔往丰台大营前去帮忙,才得以将危机化解的,十三阿哥因为这个原因身体情况十分糟糕,而雍正爷因为这个原因,对十三阿哥信任有加。
丰台大营第一次起到重要作用的时候,是康熙去世的当晚。因为康熙死前并没有明确下一任继承人,所以其去世的当晚,正是九子夺嫡最为剑拔弩张的一晚。
当时,十三阿哥才从宗人府被赦出,关键时刻,其飞奔至丰台大营,直接“杀掉了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
夺得丰台大营的兵权之后,十三阿哥马不停蹄的率领将士们进攻勤王,帮助后来的雍正镇场子,辅佐其顺利登基。
等到后来八爷爱新觉罗·胤禩一党逼宫的时候,十三阿哥在病痛折磨之下,再次强撑着冲向丰台大营,将本来被关外四位,“铁帽子王”所控制的丰台大营夺回,拼尽全力,帮助雍正渡过了危机。
在《雍正王朝》这本小说的描述当中,丰台大营,对于雍正成功继位,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然而,在历史上,丰台大营的地位却并没有这么高。实际上,关于丰台大营这一机构,历史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记载。
相关说法
“(丰台大营)因驻地而得名。”据说,丰台大营,是因为其驻地在丰台而得名的。然而,关于丰台这一地方,到底有没有驻军,各方人士的看法一直都各有不同。
根据有的说法表示,在北京西南方向的丰台地区,是驻防了大量的八旗精锐部队的,丰台大营的名号,也正是因此而来。
因为丰台大营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这一机关的统治和管理也极受统治者的重视。丰台大营的最高统帅,名为丰台大营提督,是由统治者本人来亲自任命的。
因为丰台大营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护皇权,确保皇权统治稳定,所以丰台大营“直接效忠听命于皇帝”,如果没有统治者本人亲自统领,又或者是没有统治者的圣旨、手谕,那么没有任何人有权力调动丰台大营内的士兵。
如果这种说法属实,那么丰台大营可能真的对雍正的继位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丰台大营的兵力配备方面,说法就更多了。有的说丰台大营一共驻扎了12个营的军队,每个营大约有500人,整个丰台大营一共是6000多人。
还有的说法是丰台大营内驻扎的兵力有4万多,又或者说是2到3万人。事实上,根据史料记载,一直到清朝末期,“丰台”这一称呼才开始真正作为官方地名出现。在这之前,特别是在康熙、雍正时期的时候,丰台还只是民间的通俗称呼。
既然丰台这一官方名称都还没出现,那么因为八旗精锐驻扎在丰台一地所以有了丰台大营的这一说法,明显很难立住脚。
真实情况
“(十三阿哥)带头下跪叩见和支持新皇帝。”既然没有丰台大营,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十三阿哥两次奔袭丰台大营,帮助雍正稳定局面的事情。对于雍正来说,十三阿哥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雍正继位后,其率先下跪起到的表率作用。
在后来雍正逐渐将自己的位子坐稳的过程当中,十三阿哥出力颇多。在十三阿哥的帮助下,以及雍正本人的运筹帷幄之下,九子夺嫡的胜利,最终以雍正继位告终,八爷一党,后来都遭到了雍正的清算。
因为九子夺嫡的激烈斗争给雍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出现,雍正想了一个解决办法。
雍正在位时期,开始“实行秘密建储制度”,即不再公开设立太子这个职位。遗诏分为两份,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同时皇帝自己也私备一份。当皇帝驾崩之后,御前大臣负责取出两份遗诏,并且当场进行核对,只有两份遗诏对照无误,“才能宣布继承人。”
雍正夺嫡成功的当天,八爷一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还远在西北,当时留京的正是后来的雍正。作为康熙去世之前,唯一在场的外人,隆科多的存在极为重要。
康熙去世之后,隆科多随即关闭了北京城的所有城门,并且下令,全市要戒严七天,只有隆科多才能在这段时间内顺利进出。
作为在这个时候唯一占据关键位置的隆科多,其在康熙死后,直接宣布了康熙的遗嘱,表示由爱新觉罗·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来继承皇位。在隆科多宣布遗嘱之后,已经通过自己的经营,在朝廷上占据了一定声势的雍正,相当于取得了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
隆科多所拥有“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在当时负责了进程九门的守卫工作,常年拥有3万人左右的兵力,对于关键时刻稳定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康熙真的传位给了雍正,那么隆科多就有效帮助了传位的顺利进行,如果康熙没有传位给雍正,那么隆科多就成功帮助了雍正继位。
小编有话说:
“(佟佳·隆科多)清朝康熙、雍正时期重臣。”作为拥军重臣,且深得统治者信任的大臣,隆科多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在《雍正王朝》内出现的,两次帮助雍正化解危急的丰台大营,在历史上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在兵力方面,也有着许多的说法。历史上,真正帮助雍正顺利继位的,实际上是手握守卫权力,拥有一定兵力的隆科多。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