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群青年人,他们怀揣梦想、砥砺前行,以不懈的奋斗书写着青春的华章。他们或许身处平凡岗位,或许面临重重困难,却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奉献着青春的同时,创造着不平凡的价值。
在我们身边,这些奋斗的青年人,犹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熠熠光芒。他们的故事,是青春奋斗的生动写照,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2024年7月29日起,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全平台开设“我身边的奋斗者”专栏,让我们通过文字走进青年奋斗者的世界,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激情与执着。
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室里,每日都上演着紧张与希望交织的故事。这里,机器的嗡鸣声是生命与疾病较量的背景音,冰冷的仪器承载着患者对健康的渴望,而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怀互动,却如暖阳般温暖着每一个人。影像科副主任技师兼技师长祁金鹏,2005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后,带着满腔的热忱和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踏入了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从那一刻起,他便与医学影像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打铁还需自身硬
祁金鹏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对知识的渴望如同永不干涸的清泉。在他家中的书房里,总是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无论是忙碌的工作日,还是宁静的周末,只要有片刻的闲暇,他就会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着最新的医学理念和技术。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交流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他常说:“医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领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祁金鹏在业务上也是精益求精,同时非常注重团队建设。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医师和技师,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没有节假日,每年的春节值班,他都会把自己排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在进行日常排班时,他也会充分考虑每位同事的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在他的带领下,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技术团队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大家齐心协力,为患者的健康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祁金鹏还是健身的忠实拥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健身房是他的另一片“战场”。他迈着坚定的步伐奔跑在跑步机上,汗水肆意流淌,那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守护。他深知,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身体素质还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素质,“硬”都是祁金鹏追求的。
仪器冰冷人有情
在每天来医院进行检查的患者当中,祁金鹏遇到的幽闭恐惧症的患者有很多,针对这部分患者,他总结了一些小经验:如果患者幽闭恐惧症非常严重时,他会建议患者注射镇静剂,以此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过度紧张情绪,在注射镇静剂后多数患者可以顺利完成检查;患者幽闭恐惧症不是很严重,又拒绝使用镇静药物,那就需要医生对其进行心理安抚。在为这些患者进行检查时,祁医生会尽量使患者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引导、分散患者对检查本身的注意力,把关注点从检查流程、仪器等方面转移开。
来检查的王大爷患有幽闭恐惧症,小小的空间对他来说就像是一个可怕的牢笼。据王大爷家人介绍,在此之前,王大爷已经辗转北京市各大医院尝试核磁共振检查都未能如愿。因为病情原因,王大爷此次的核磁共振检查无论如何都得进行。当进入核磁共振的扫描间,躺到狭小、较为封闭的仪器上时,王大爷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双手紧紧抓着检查床边,额头上冒着细汗。负责给王大爷检查的祁医生察觉到了他的异样,立刻放下手中的操作仪器,快步走到王大爷身边轻声安慰道:“大爷,您别害怕,这检查时间不长,很快就结束,我会一直在您身边。”说着,祁医生轻轻拍了拍王大爷的肩膀,试图让他放松下来。可王大爷的恐惧并没有因此减轻。他的身体不停地颤抖,嘴里喃喃自语道:“我不行,我真不行,这地方太难受了······”祁医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知道,如果强行让王大爷进行检查,不仅会影响检查结果,还可能对王大爷的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于是,祁医生温和地说:“大爷,您现在深呼吸,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我们会随时和您说话,您要是感觉不舒服,就抬一下脚或者手动按压报警球囊,您肯定可以的。”在祁医生的不断开导下,王大爷的呼吸逐渐平稳下来,身体的颤抖也减轻了许多。检查开始了,祁医生时刻关注着王大爷的状态。他和同事进行了分工,他同事负责操作仪器,他则不停地和王大爷说话分散其注意力。每当王大爷的脚微微动一下,他们就立刻停下检查,耐心询问王大爷的情况,给予王大爷安慰和鼓励。经过漫长而又紧张的十几分钟,检查终于顺利完成。当王大爷从扫描间里出来时,他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王大爷紧紧握住祁金鹏医生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医生,幸亏有你在身边,这让我很有安全感。如果没有你给我鼓励,估计我还不能顺利完成检查。”看着王大爷感激的眼神、听着他感激的话语,祁金鹏的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作为医务人员,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身体疾病,更要用耐心、细心和爱心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创新永远在路上
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影像科,熟悉祁金鹏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钻研者。业余时间,祁金鹏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每一篇论文都是他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他深入研究影像技术的每一个细节,不断探索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对每一个病例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而可靠的依据。他常常为了一个疑难病例废寝忘食,反复查看影像资料,与同事们展开激烈讨论。
正因为日复一日精研业务,在技术领域从不懈怠,致使祁金鹏取得了很多成绩、获得许多荣誉。参与设计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立项《多模态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帕金森病患者脑部应用价值研究》、公立医院科研联合基金科技项目《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风险预测》、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新技术推广项目《基于智能血流动力学模型的“双低”冠脉CT血管造影技术研究及推广》、呼伦贝尔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MRI无创定量评估和Vtn表达对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肾纤维化的精准预测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呼伦贝尔市继续教育项目《基于碘对比剂动力学模型的P3T技术的临床应用》,在科技核心杂志《中国CT和MRI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多模态磁共振功能成像中MAGIC对比DTI在帕金森病的应用价值》,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三十二次医学影像技术学学术大会”并获得智能化对比剂应用提升项目全国案例分享会“技术精湛奖”,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影像技术分会第一届委员,获评第七届医师节优秀医师······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无一不饱含着祁金鹏对于医疗事业的辛勤付出与不断努力。
在谈到今后工作如何开展时,祁金鹏医生坚定地说:“无论是对医疗技术的探索,还是关于诊断流程的优化,或者是与其他科室的协作,乃至对入院患者的服务方面,创新永远在路上。”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张宪红/文 通讯员:邬哲/图
主编:齐越 美编:马海文 王子璇
监审:李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