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假如开出一朵花
文/余秀华
虽然在村庄,
在没有车马经过的早晨
我还是不知道拿它怎么办
因为多么了解那个过程,
从水里捧出火的坚决
和一开到底的绝望
我们都是开放过的人
被生活吞进去又吐出来,
也被命运俘虏过
它总是有些瘦弱,
被窥见的,
被隐匿的
那些情感在选择合适的时候,
合适的花瓣
这个时候,我是去追逐一列火车
还是一场雨水。
我们对这个世界深信不疑
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说服自己
就让一朵花走进灯光,
再隐退于黑暗
轮回到这里
彼此相望,
各生慈悲心肠
赏析
这是诗人余秀华用象征手法写出的安于生活、安于命运的一首诗。
出身于农村诗人的余秀华,种地、持家、养孩子的生活经历已让她认可了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虽然也怀疑与挣脱过,但“毕竟了解那个过程”,“我不知道拿它怎么办?”只能是“一开到底的绝望。”一二节写出了对自己境况与命运的认识。
那朵“瘦弱”的花朵在隐隐约约中生长着,发育着,成熟着,“被窥见,被隐匿”,时而被当作一朵花开在人们眼前,时而又有而若无,无足轻重;时而被生活之橹摆渡到东或西,时而被命运之手捉来捉去,“选择合适的时候”,开出些许“花瓣”。这是三四节的内容,写出了生活的艰难经历。
虽然生活举步维艰,但对这个世界还是“深信不疑”。自己即便是开在乡村的一朵小花,就不要“追逐一列火车”,不奢求开得多么鲜艳与博大,“说服自己”,听命于风雨自然地生长与开绽。“隐退于黑暗”,不鲜不明,也要用自己的“慈悲心肠”关爱着这个世界,让自己那朵小花散发出它的芳香。这是最后三节的内容,写出了对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
作者
刘树仁,山东宁津人,市作协会员。诗是发现,是创造,每首诗都是在诗人思想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灵芝草。诗稿在《诗刊》《中国诗歌网》《文峰书院》《都市头条》《德州朗诵艺术团》《你在我风景中走过》《诗歌学人》等各级文学网络平台发布或在《山东诗歌》等刊物发表,出版诗集《夕阳拾趣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