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起兵谋反叛乱,由此开启了长达八年,搅动整个太平盛世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发生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悲剧,因为此时的唐朝还处于盛世之中,还没有到国运尽失,改朝换代的程度。
安禄山之所以能闹起来,主要还是干了多年的三镇节度使,培养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安史之乱的爆发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其最大的意义便是加速了唐朝国运的衰减,形成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
安禄山起兵叛乱后,叛军前期势如破竹,一路直上,很快便占领洛阳,次年安禄山便在洛阳建国称帝,但安禄山也仅仅做了两年的皇帝梦,便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联合军师严庄及贴身宦官李猪儿给暗杀了,不可谓不悲哀,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安禄山称帝时,由于长时间嗜酒好色,导致身体变得异常肥胖,行动不便,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别人在旁伺候。更严重的是他当时患上了恶病,背部长满了毒疮,眼睛也开始看不清东西。
在那个医疗落后的年代,安禄山由于整天被恶病折磨的痛苦不堪,因此脾气开始变得非常暴躁,对周围的人一有不爽便是疯狂的打骂,以此发泄。即便对自己的谋主严庄、贴身宦官李猪儿也是如此,当时可以说是人人自危。
也正是因为安禄山如此,激起了严庄、李猪儿的弑君之心,而恰好当时安禄山长子安庆宗因父叛乱在长安城被李隆基处死,不得不另立太子。
而当时摆在安禄山面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安庆绪,他是原配妻子的二儿子,但他为人软弱,做事毫无主见,不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选。另一个是安禄山第二任妻子段氏的儿子安庆恩,段氏美艳动人,深讨安禄山欢心,所以爱屋及乌,安禄山比较欣赏小儿子安庆恩,打算准备册立其为继承人。
自古无情帝王家,在权力面前,人的情感有时真的脆弱不堪。安庆绪虽然不是做帝王的料,但本人也不傻,安庆绪明白,有段氏在枕边日日吹风,安禄山废掉自己这个嫡子另立庶出可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迟早的事。真要等到段氏母子上位那天,恐怕等待自己的下场不会太好,与其为人鱼肉不如我为刀俎,所以当大军师严庄找到他密谈杀死安禄山时,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
两人再找到另一个苦主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三个男人一台戏,谋划一番,说干就干,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三人把安禄山哄得酒过三巡,烂醉如泥时,由安庆绪把门,严庄联手李猪儿一起把安禄山杀害,然后安庆绪再拿早已准备好的铁锹,就在安禄山床底挖坑埋了他,谋杀全过程不见天日,密不透风。
次日,严庄宣读假诏书说皇帝身体抱恙,事务全权交由安庆绪接管,而后安庆绪虽然做上了皇位,但是由于其懦弱内向的性格并不受到众将领们的信服,因此大权旁落,全部落入严庄的手掌之中。安禄山一死,叛军内部便发生严重分化,再加上唐军已经缓过劲来,重创叛军,叛军开始分崩离析,公元759年,史思明因为分赃不均,杀了安庆绪,自己做起大燕皇帝。
不久,他又因和安禄山同样的原因被儿子史朝义诛杀,史朝义弑父后称帝。但此时叛军的实力已经非常衰弱,不成气候,不久便彻底破灭,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值得一提的是杀安禄山的主谋严庄,在安庆绪逃往相州前,投降了唐朝,还在唐朝内部当了高官,直到最后,唐朝也没有跟他秋后算账,反倒见他陷害了唐朝著名的理财名臣刘晏,如此可窥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