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杀朱祁镇与南下拿下北京,这是两个事情,并不是他杀了朱祁镇就能拿下北京,所以,杀不杀朱祁镇从根本上上不能决定能不能拿下北京。
同时,之所以没有杀朱祁镇,原因有二,其一,朱祁镇在当时算得上一个超级肉票,并且还能整存零取的那种,随时随地可以兑现赎金,干嘛要杀了呢?其二,也先不具备一举打下北京的实力,虽然说在土木堡之变后,发生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但那是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也先方才能够得以出兵,以一部落之力来对抗一国之军,也先似乎还差了点。
也先的实力
也先,是曾被明成祖朱棣打的落花流水的瓦刺首领马哈木的亲孙子,在马哈木死后,也先的父亲脱欢承袭了爵位,同时也开展了称霸草原的军事行动。在脱欢的带领下,短短六年时间,就击败和收服了瓦刺其他的部落,实现了瓦刺的统一,成为了瓦刺独一无二的首领。
在之后,脱欢开始进攻瓦刺的老对手鞑靼的阿鲁台,在宣德九年(1434),阿鲁台战败身亡,取得胜利的脱欢将目光瞄向了庞大的明帝国,因为在他的梦想中。恢复大元,重新占据中原是最大的荣耀,但是壮志未酬之际,脱欢病死,儿子也先继承了爵位。
也先比他的父亲更为强悍,也更聪明,通过数年的军事行动,也先彻底完成同一,并威胁到明朝的西北边境,在这一切都完成后,也先同样的将目标对准了大明。
之后,也先利用边境贸易为借口,于正统十四年(1449),悍然对明朝发动了进攻。其兵分四路,对辽东、甘肃、宣府以及大同同时攻击。战争全面爆发。
明英宗朱祁镇在听闻战报后,受到大太监网真的怂恿,御驾亲征。在大军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妥当以及军令混乱的请情况下,在土木堡被困,于同年八月十五,爆发了惨烈的土木堡之变,此战造成了二十万大军崩溃,五十余位朝中重臣战死,而骡马、钱粮等损失无数,明朝数十年的积累和数十年的人才,就此一扫而空。
最为严重的就是,明朝的正牌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也在此役中被俘,成为了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阶下囚。
也先利用朱祁镇来要挟明朝
在朱祁镇被俘虏后,也先大为高兴。在他看来,你大明朝的皇帝在我的手中,以此为把柄,岂不是你大明上下任由我揉捏?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确认了朱祁镇的身份后,也先集团对于如何处理朱祁镇产生过争议,有人建议杀了他,这样可以挫一挫大明的锐气,最终在也先的二弟坚持下,最终将朱祁镇作为人质,用来要挟大明。
此时的大明,也陷入了两难境地,若是皇帝在亲征过程中战死,无非是在立一个皇帝,但是现在皇帝还活着,并且被敌人明目张胆的前来勒索,最关键的是,绑匪要钱没问题,但是即便是给了钱,人也不一定能回来,也先可不是什么善良之辈,也不会信守承诺,拿到钱就放人,最糟糕的就是拿了钱不放人,并将朱祁镇当一个长期饭票,那就相当麻烦了。
也先也想到了这一点,寻思着利用朱祁镇不但要钱,并且还能用他当挡箭牌,逐渐蚕食大明的边境,因为朱祁镇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肉盾了,大明的任何将领看到自己的皇帝在对方手中,必定会投鼠忌器,那到时,这大明的门户,可不是就为也先大开?因此,要让也先杀了朱祁镇,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如此上乘的肉盾,那可是千年难遇。杀了就太可惜了。
而对于目前如此好的形式之下,也先为何没有长驱直入,直取北京呢?首先,明朝虽然刚刚遭遇了土木堡之变,元气大伤,但是廋死的骆驼比马大,整个大明帝国的内在实力,还是有的。土木堡的失败,在于皇帝冒进和指挥无方,但明朝的根基还尚未动用。如果也先发动进攻,那么战争就会从局部的领土争夺演变成了卫国之战,在那种亡国灭种的危机下,以全国之力来对抗蒙古,结局就是也先有去无回。
更何况,在经过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打基础,以及仁宣二朝的发展下,明英宗时期整个明朝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上,处在一个国富民强兵壮的情形中,朱祁镇是接了一个好班,如果不发生土木堡之变,就会会是一个太平盛世。即便是发生了,但使明朝的总体实力还在,依然不是也先能够吞下的,这种道理,其实也先也非常明白,想吞掉大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除非有大机遇。因此,在俘虏了朱祁镇之后,也先就会非常的兴奋,在他看来,这就是所谓的大机遇,朱祁镇将会是他最重要的筹码,所以,朱祁镇是万万不会杀掉的。
可惜,世事难料,明朝的政府在起初的慌乱后,很快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遥尊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明代宗,也就是景泰帝。此时的朱祁镇,成为一个可有可无之人,而也先之前想利用他来做肉盾的想法,由此破灭,最终恼羞成怒之余,发动战争,之后就爆发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明朝方面,在救世之臣于谦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保卫战,并取得了胜利,将也先再一次赶回了老家,朱祁镇也在之后,被送回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