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大家可以看到,西门庆总是头上插一朵花。很多人不禁会想,这个西门庆也太臭美了,竟然像女子一般头上戴花。但其实看过小说的都会知道,除了西门庆以外,甚至有许多好汉也喜欢头上戴花。
就好比阮小五一出场,便“鬓边插朵石榴花”;浪子燕青是“鬓畔常簪四季花”;病关索杨雄则“鬓边爱插翠芙蓉”等等。连这些好汉都热衷于头上戴花,由此可见,宋朝的男子,真的都很喜欢这样做。那么他们为何喜欢头上戴花呢,是爱美还是有讲究?
其实花卉在中国文化中,一直都有着独特地位,因为花不仅拥有绽放时的美丽身影,还会散发诱人的香气,让人一闻就觉得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在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将花写进作品中,或寄寓相思,或表达祝福,或言明志向。
就好比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将美丽的花草戴在身上,寓意高洁的品格。还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其淡薄之志。
不仅是诗歌中,在绘画、建筑、音乐、服饰等等地方,都随处可见花卉的影子,可见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人们喜欢花卉,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根据史书记载,有一次唐玄宗在欣赏春天的美景,于是命群臣赋诗咏春。最后唐玄宗最欣赏苏颋作的诗,便将御苑的鲜花赏赐给他,并插在苏颋的巾帽上,顿时引发其余大臣羡慕。
到了宋朝,男子簪花就成为一项宫廷礼制,皇帝也十分喜欢给大臣赐花,时间一长,能够得到御赐簪花,就成为臣子的荣耀,也是身份的象征。《宋史》就有记载:
“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
当时的簪花可以是时令的鲜花,也可以是丝绢或金银仿制的花,大臣得到赏赐的花,便会插在官帽上。每逢重要日子,比如皇帝生日、宫廷宴会、祭祀典礼等等,不仅大臣要戴花,就连皇帝自己都会戴花。
久而久之,戴花就成为一种流行,许多墨守成规的文人,也开始接受这一项风俗。关于簪花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四相簪花”。
说的是北宋庆历五年,韩琦时任扬州太守,在官署的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腰带”的芍药开了四朵花。传说只要此花一开,城中就会出宰相。于是心情大好的韩琦,就邀请好友王珪、王安石前来观赏。
由于花开了四朵,所以韩琦又邀请了州黔辖诸司使前来,谁知他恰好身体不适,韩琦就请了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来观赏。赏完花之后,韩琦剪下四朵“金腰带”,分别插在每人头上。说来也奇怪,最后这四人竟然都先后做了宰相,故而流传出“四相簪花”的故事。
出了这么一件事,便更加为戴花增添祥瑞之兆,而且朝廷并未规定,只有达官贵族才能戴花,因此民间纷纷效仿。到了后来,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优伶歌妓,都开始争相戴花。
甚至连囚犯刑满释放,都要跪在地上,等待狱卒来给他们戴花。《梦粱录》就有记载:
“以见禁杖罪之囚,衣褐衣,荷花枷,以狱卒簪花跪伏门下,传旨释放。”
因此从现代的眼光来看,男子头上戴花似乎有些别扭,但是在宋朝,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风俗罢了。当时男子戴花,并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反而还会借此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而大臣头上戴花,则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宋徽宗每次外出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而下面的大臣为了拍皇帝马屁,可想戴花的人有多少。甚至辽国听说后,都开始有样学样,当宋朝使臣来到辽国,皇帝都是先赐一朵花,可见当时有多盛行。
(参考文献《宋史》《水浒传》《梦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