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立即通缉抓捕台湾犯罪分子,押回大陆受审,必须严惩不”。这是“2·14恶性撞船事件”后,一位网友针对此事,愤怒发表的留言。起初台“海巡”部门不承认是撞击。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直接发声,要求台方调查并公布真相,必须给遇难者家属和两岸同胞一个明确交代。
事件发生后,大陆代表协助遇难者家属与台方代表在金门举行了15轮闭门协商。但由于台方解决问题的诚意不足,最终15轮闭门协商均未取得成果。有台媒披露,台方在协商过程中曾表示,他们只愿意以书面形式道歉,并以“慰问金”的形式向遇难者家属进行抚慰。但有一个前提是,大陆要承认台方在厦金海域的“执法权”和“管辖权”。由此可见,台方既想要面子,也想要里子,甚至还想延续厦金海域“分治”的局面。姑且不说大陆没有任何妥协和退让的空间,就连遇难者家属也要求台方公布事发过程的录像视频,正式公开道歉,并追究加害者的责任。
在两岸代表进行协商的过程中,台方一再编造谎言,一会宣称没有录像,一会又宣称出于检方对案情的保密需要,不能公布事发录像视频。在第15次闭门协商破裂后,台方代表返回岛内,并再次否认野蛮撞击大陆渔船的关键事实,这也就意味着台方主动关闭了协商的大门。那么,两岸如何才能重启关于撞船事件的谈判? 对此,台民意代表陈玉珍建议用两岸红十字会模式处理。说白了,台方只愿意接受对遇难者家属进行人道主义抚慰,而不是行“赔偿”。为此,台方既不愿承认野蛮撞击大陆撞船,造成渔民身亡的事实,也不愿意对肇事者进行追责。
有分析指出,撞船事件绝不是简单的偶发事件,而是偶然中存在着必然。多年来,台方粗暴对待大陆渔民,但很少造成这样的恶性事件。所以,如果没有岛内高层授意,台“海巡队”绝不敢在距离大陆只有数公里的金门海域兴风作浪。赖清德虽然还没有正式就职,但早就操盘对大陆的一系列政策。例如,突袭式叫停大陆团游,更换金门“海巡”成员,从岛内派遣“海巡”成员管辖厦金海域,这些都是赖清德的策略,谋求实质性“台独”,并造成两岸关系螺旋式恶化。
恶性撞船事件发生后,赖清德竟然还高调宣称,支持台“海巡”部门强化所谓的“执法力度”,借机挑动两岸对立与对抗的情绪,并将台海局势搞得“兵凶战危”,由此关闭两岸交流与对话的大门,这是赖清德打出的明牌。在这个事件上,民进党当局一边是冷血无情,一边是谎话连篇,推卸罪责。早前,在岛内“立法机构”质询时,谈到民进党当局叫停大陆团游时,蓝营民代张智伦建议陆委会负责人邱太三,交通部门负责人王国材,取消赴陆团游禁令,恢复两岸交流。邱太三笑称,对岸若愿意让我去,我也愿意前往大陆,我不仅不排斥,而且还乐观其成。
实际上,大陆早在2021年就已经把邱太三、苏贞昌,吴钊燮,游锡堃,萧美琴等极少数“台独”列上“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禁止其本人及家属进入大陆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限制其关联机构与大陆有关组织、个人进行合作等惩戒措施。同时,将依法对“台独”顽固分子终身追责。“终身追责”就意味着“台独”顽固分子犯下的罪是洗不掉的,他们也必受到审判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令其子孙蒙羞。针对撞船事件,岛内诸多有识之士早就呼吁民进党当局应该承认事实,在撞船事件上重启与大陆的协商,否则大陆海警不仅会收回厦金海域的管辖权,而且还会拓展到台湾本岛周边海域。
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陈斌华表示,民进党当局只有正视问题、端正态度,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2·14”恶性撞船事件的善后协商才能重启。有台媒评论称,目前两岸紧张局势升温,大陆方面加强海上执法,岛内民间不安情绪加剧,尤其是与福建关系紧密的金门更是人心惶惶。引发两岸民众担忧的根本原因在于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私利,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煽动“反中仇中”情绪,挑动两岸对立对抗,造成两岸关系紧张。台军头目邱国正曾表示,台军已经改变“第一击”界定,一旦发生冲突,将奉陪到底。但随着大陆舰机持续赴台战备警巡,他也终于改口了,称如果台军打响第一枪,并没有把握打赢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