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实际上到了后期,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实力已经领先于其他的国家,同时统一了陇西等地区,如果硬要在东方六国当中找到一个能够和秦国掰掰手腕的大国,那么也就只剩下赵国了。赵国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率领全国学习夫游牧民族胡服骑射,导致部队战斗力大规模的增强,并建立起了一支以骑兵为主题的部队。
正因为如此,赵国成了秦国扩张时的心腹大患,两国在公元前262年到前260年爆发了长平之战,这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
将领赵奢所率领的赵国军队全部沦丧,秦将白起坑杀共计45万赵国降卒,如今看来,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专家分析,赵国鼎盛阶段人口也就350万左右,45万赵军应该还包括了为赵国军队输送粮食的老百姓,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仗,赵国已经失去了至少9分之一人员,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全国各地集中起来的壮劳力。
明明已经元气大伤,让人意外的是赵国并没有灭亡,还强撑了三十年,并且在后来的邯郸之战当中,赵国还抵挡住了秦国30万大军的进攻,等到魏国楚国的支援,大约在前246年左右,名将李牧还率领赵军获得了于匈奴之间战斗的大胜,全歼10万多人,为何赵国依然维持这么强大的战斗力?我们首先来来看下长平之战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史记》记载,当时的赵国“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着被秦军杀害的人,在长平之战一年后的公元前259年,秦国继续派遣20万大军讨伐赵国。赵国人对于侵略者秦军,表现出来了同仇敌忾的气势。此时赵国依然还有名将廉颇以及10万左右的大军,他们以守待攻,而赵国宰相平原君,则散尽家财,招募士族,编制妻妾进入行伍,鼓励军民共御国难。
等到秦国包围赵国邯郸之后,都城里面已经准备够了足足一年多的粮食,城里面十几万的百姓也被动员来到城头防御城墙,因此一直过去了一年,秦国都始终攻克不了邯郸。不单单如此,赵国还组织了3000的敢死队,主动向城外的秦军发起冲击,赵国悍不赴死的精神也确实震慑了秦国的部队。
公元前257年,魏国和楚国的两国军队总算先后抵达了邯郸城郊,并且立刻展开了对围城秦军的反包围,同时赵国守军也配合进攻,击溃了秦。
三国军队继续追击,此时韩国也派遣军队攻击秦朝,收复了之前赵国所被攻占的失地,赵国获得了延续国祚的希望。而在后来的时光里,赵国有着李牧这样的大将抵御边关,因此即便和匈奴对峙并不占优势,但是也能够凭借计谋获胜。
值得一提的是,赵国能够支撑这么久,或许还和一个人离不开关系,那就是纸上谈兵的赵奢,虽然长平之战,赵奢在关键决策上犯下了致命错误,但是其他的决定,还算得上合理,秦国在这场战斗过后,实际上也是强弩之末,元气大伤,没有了过去强大,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