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人才培养,要做出革命性和颠覆性的科技成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要对此抱以足够耐心。”2月25日,在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南山代表团一组讨论现场,深圳市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姜虹表示,南方科技大学2012年正式成立,满打满算也只有10多年的时间,如今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也有了比较完整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布局比较全面。
姜虹表示,“一个人才的成长和城市环境、高等教育等多方面都有关,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深圳有较好的基础,我们要认识其客观规律,保持足够耐心。”
比如,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团队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团队负责人陈卓昱,今年35岁,高中毕业于深圳中学,后保送至清华大学。3年前,陈卓昱到南方科技大学,在薛其坤院士的领导下,从零开始组建超导机理实验室,开展高温超导研究。
“这也是我们深圳培养的人才,在多年后迎来‘花开’。”她表示,科技创新的空白领域非常多,DeepSeek能从人工智能领域冲出来,深圳也可能从别的领域冲出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滚动完善“三个更加”人才政策体系,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引进、培养、使用、协作和服务各类人才。
姜虹在肯定深圳的人才培养政策上提出建议,“事实上,我们发现高层次人才,除了薪酬待遇,更看重他们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在姜虹看来,尊重人才,不能只给人才物理上的待遇,还要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才感受到他们的重要性,建议深圳定期举行高层次人才、院士座谈会,多听听他们对产业、科学研究的看法,增强高层次人才的获得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