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浙江杭州余杭区举行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杭州灵伴科技(Rokid)创始人祝铭明仅凭一言便成功让自家产品火爆出圈——
“我的发言稿都在我的眼镜里,只需要通过手上的戒指就能完成翻页,轻松操纵!”
网友直接震惊三连:“脱稿神器”真的来了?以后谁还背稿啊?AR产业这是发展到哪一步了?
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在大会上发表演讲
“如果你和我一样上台容易感到紧张,那这副眼镜就能够帮到你。”当为AR眼镜Rokid Glasses做出场介绍时,祝铭明是这么说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自豪感。
事实证明,它也的确值得。“这可以称得上是AR头戴设备的轻量化革命。”这不是一家公司的盲目自满,而是全行业的成就感。
通过分体式设计,这款名为“Rokid”的头戴式AR眼镜的重量被控制在仅仅75克(Rokid AR Lite)至49克(Rokid Glasses),佩戴体验无限接近普通墨镜。但它更“五脏俱全”——为了让信息内容“近在眼前”,开发者将算力与电池一股脑倾注于主机端,采用了先进的衍射光波导成像技术,可在透明镜片上呈现出虚拟界面,同时不影响用户的正常视线。
接地气点来讲,就是能让大家在骑行的时候,用AI实时导航,直接在眼前给出精准的方向进行指引;在厨房做饭时,一句话就能查找菜谱,烧菜步骤直接呈现在眼前;演讲时,提前导入的提词稿也能出现在眼前,根本不用担心忘词等问题……
眼镜里的发言稿第一视角
看到这里,千万别觉得马上就要“上链接了”。还未发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比起安利,本文关注的重点还要落在科技版块,其中不得不提的还有一块神奇的触控板。相关人员介绍,这标志着AR眼镜交互升维技术的突破:“Rokid上的触控板支持单指点击、双指滑动、三指抓取等触控操作,结合3DoF射线交互,可在虚拟空间中精准操控多任务窗口。”也就是说,在任意空间地点,通过折叠键盘+AR眼镜,均可实现“空中三屏办公”——左侧微信沟通、中间文档编辑、右侧视频会议,让无纸化办公再上一个台阶,实现真正“无感”。
并且,据公司负责人透露,在云生态的赋能下,AR眼镜还将拓展更多娱乐化场景。比如,与《黑神话》开发商合作云游戏框架,用户无需高性能设备即可体验300英寸巨幕游戏;“后期,我们还会陆续接入钉钉、支付宝等生态,有望实现声纹支付、AR购物等场景”。
这也同时让大众嗅到了Rokid的野心——绝不仅限于工具革新,而是意在颠覆现有的智能体验。要想做到这一点,绕不过的还有两大痛点:一是筑牢用户的隐私堡垒;二是突破穿戴设备的“感官”。
幸而,这两点,Rokid都是有备而来。首先,仰赖于单镜片AR光学技术,不仅光效率可达50%以上,且与传统设备有所不同,AR眼镜的投屏内容仅用户自己可见。“就算在飞机上改合同也不必担心邻座窥屏,看球赛也绝对不会打扰到他人。”这种特性在未来或将使其成为银行、医疗等敏感场景的理想终端。其次,眼镜的裸眼3D功能可突破传统影院限制,在家中观看3D影片已经不足感叹,其定向扬声器+遮光罩的设计,还能营造出“移动IMAX”的沉浸式体验。
这些神乎其神的前沿功能口说无凭,由谁检验?答:中国航天。
2023年,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办公楼里便悄然摆出了几幅AR眼镜,镜腿处隐约可见一行激光刻字:“2023,中国空间站专供”。也就是说,这款眼镜的前瞻定制产品在那时便已成为唯一一个在太空正式服役的AR产品——这或许是中国AR产业最魔幻的注脚。
Rokid Glasses
央视早间新闻栏目曾播出过这样一幅画面:戴上AR眼镜后,空间站的工程师们便可将眼前景象“虚实融合”,天和核心舱的电缆线路一一呈现。他们按照“虚拟电缆”的位置,便可将实体电缆安装到位。这就像一场“闭卷考试”突然变成了“开卷”,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这不仅提升了行动效率,也稍稍削减了人们面对高精尖工作的恐惧感。“有点像是给每位工程师都配上了一位超级助理吧。”
除此之外,创始人还透露,某东部核电站已将此产品运用到岗位实训上,将他们面对的设计图投射在眼镜上,标注好重点位置,反复动手操练,最终成功把新员工的培训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15天。
据悉,Rokid Glasses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正式发售。“手机把人类变成低头族,希望AR能让大家重新昂首看世界。”这是创始人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