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州日报
当扫地机器人长出一只手,到底能进化出什么新能力?清理狭小缝隙中的物品、将拖鞋放到玄关、清理地面上的垃圾、整理散落的玩具,这样的“精细活”都不在话下。在“一只手”的加持下,追觅科技扫地机器人化身“智慧管家”,开启服务机器人新时代。
在苏州追觅科技园的产品展厅内,工程师刘璎皞正在调试一款造型酷似敞篷跑车的扫地机器人。只见圆形的舱顶滑盖优雅开启,一只机械手如银蛇出洞“丝滑”伸出,灵活地用前端的“夹子手”夹起散落物件。完成收纳后,机械手又取出配件仓中的毛刷,“伸”进展示柜间的夹缝开始深度清洁。
“这款智能扫地机不仅加装了追觅全球首创的仿生多关节机械手,还搭载了具身智能大模型‘大脑’。”刘璎皞表示,该款产品在美国2025全球消费电子展(CES)首次亮相后,立刻引发了行业和市场的高度关注。
机械手在传统工业领域不算新鲜事,然而,想让小小的扫地机“长出”轻薄又灵巧的机械手并非易事。刘璎皞回忆,2023年4月,当团队首次提出“扫地机机械手”的构想时,迎接他们的是一连串的技术难题:如何在不牺牲清洁性能的前提下塞进机械手?怎样让机械手具备物品识别与决策能力?
“但研发就是这样,关关难过关关过,步步难行步步行。”在刘璎皞的带领下,追觅扫地机研发团队20余名工程师开启“作战模式”,日以继夜向“不可能”发起挑战。“首先要解决的是机械手形态,我们历经了三次方案重构。从‘螃蟹手’到‘强力臂’,再到如今的‘多关节’,最终采用自研超薄关节电机模组设计出的机械手臂长达30厘米,实现了5个自由度,可夹取直径约6厘米、重量400克以内的物品。”
机械手形态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机械手要达到夹取近400克的重量,就需要电机扭矩达到6Nm,但市面上能实现这一数值的成品电机最小直径为26毫米,这太大了,会影响清洁功能,我们必须要把电机做薄。我们咨询了近50家供应商,却没有一家愿意接这个任务,我们最终决定自己研发。”刘璎皞说,团队经过不断设计、测试、重组,最终自研出厚度仅为18毫米的电机,这一开创性的电机厚度,也赋予了电机更多应用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追觅机械手还搭载了具身智能大模型,通过双相机系统+AI深度学习,扫地机器人不仅能识别物体,还能自主判断处理顺序,就像一个懂得规划的“智慧管家”。同时,追觅还为它配备了全球首创的配件仓系统,当遇到家具之间的缝隙、马桶与墙壁之间这样的狭窄区域,它会自主返回配件仓,像人一样“更换工具”,精准清洁每个角落。
对于追觅而言,机械手只是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AI+制造的新可能,不断升级机械手技术,将扫地机与其他智能家电形成联动,让扫地机器人真正成为智能‘机器人管家’,更好服务千家万户。”刘璎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