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的浪潮中,AI领域一直是各大科技巨头竞相角逐的战场。百度,作为国内科技界的元老级选手,在AI赛道上可以说是早早出发,却在近期的发展中,给人一种“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感觉。
前不久,百度公布了2024年全年财报,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财报显示,2024年百度实现收入1331亿元,同比下降1%,第四季度收入341.2亿元,同比下降2%。从这份财报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严峻的现实:AI成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广告萎缩的速度。曾经,百度将AI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然而,目前来看,AI业务还未能在营收上展现出足够强大的支撑力,这无疑给百度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与此同时,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文心大模型4.5将在6月30日开源,并且强调这将是百度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大模型。这一决定看似是百度在AI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但背后却透露出些许无奈。
李彦宏对AI战略的摇摆,堪称百度发展史的缩影。2023年他还在央视《对话》节目中宣称文心一言与ChatGPT差距是“天壤之别”的言论“并不生气”,甚至放话“一年内改变外界看法”57,展现出对闭源模式的绝对自信。这种自信延续到2024年初,他仍坚持“闭源才能走通商业模式”,将开源称为“智商税”4。
但到了2024年5月,李彦宏在内部讲话中画风突变:“熬过2024年就能化茧成蝶”26,言语间透露出对市场压力的妥协。而同年6月文心大模型4.5的开源决定,更是彻底推翻其此前立场。这种180度转变,暴露出百度在技术路线和市场风向间的被动——当DeepSeek等开源模型以更低成本撬动生态时,曾经高举的“闭源护城河”反而成了束缚
李彦宏在战略思想上的转变更是耐人寻味。曾经,他多次公开表达闭源的先进性,认为闭源模式能够让百度持续领先,是走通商业模式、聚焦算力和人才的关键。他甚至直言“开源其实是一种智商税”,坚信闭源的ChatGPT、文心一言等模型一定比开源模型更强大,推理成本更低。然而,随着春节期间DeepSeek的爆火,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DeepSeek这个开源大模型凭借其深谙人类意图的深度思考能力,迅速获得了个人和公司的认可。此后,包括百度在内的大厂纷纷宣布接入DeepSeek。在这样的压力下,百度不得不宣布旗下的文心一言产品开源,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这一转变不仅让外界看到了百度在战略决策上的摇摆,也凸显了其在面对新兴竞争对手时的被动。
文心大模型的发展现状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其增速已经明显放缓,想要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收入变得困难重重。而在更深层次的生态构建方面,百度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以DeepSeek为例,它与微信的合作已经形成了“社交数据 + AI搜索 + 支付闭环”的强大竞争力。这种生态模式能够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和价值的最大化。相比之下,百度虽然拥有智能云、地图、小程序等丰富的生态组件,但在整合效果上却差强人意。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使得百度在生态竞争中处于劣势。
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百度在AI领域的努力和积累。毕竟,百度是国内最早布局AI的企业之一,在技术研发、人才储备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文心大模型4.5的开源,或许是百度寻求突破的一次大胆尝试。开源意味着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参与到模型的优化和应用开发中来,从而加速技术的迭代和创新。如果百度能够充分利用开源带来的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生态建设,说不定还有机会在AI赛道上实现逆袭。
百度并非没有机会。文心大模型4.5的开源若能吸引百万开发者,或可重构生态;萝卜快跑在武汉部署千台无人车,显示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潜力;李彦宏最新提出的“智能体平台”概念,也试图通过降低开发门槛激活长尾场景。
但历史教训警示,百度需要跨越三重障碍:
正如李彦宏所言:“创新十个可能失败九个”,但当下百度需要的不是悲情叙事,而是刮骨疗毒的勇气。AI竞赛的下半场,留给老牌巨头转身的时间窗口,正在急速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