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环球网综合报道,NASA宣布两名滞留国际空间站近十个月的美国宇航员将于3月19日返程,同日美智库发布报告呼吁与中国建立"太空热线"。
波音公司"星际客机"的严重故障将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尔莫尔困在距地球400公里的轨道上。这场始于2024年6月5日的太空任务,原定仅需8天即可完成,却因推进系统失灵和氦气泄漏演变为持续290天的生存考验。SpaceX原计划去年9月执行的救援发射多次推迟,最终迫使NASA接受宇航员需在太空度过整个冬季的残酷现实。
美国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尔莫尔(资料图)
威廉姆斯在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工作照引发全球关注——这位曾保持女性太空行走次数纪录的资深宇航员,面颊凹陷的憔悴模样与半年前判若两人。NASA发言人含糊其辞的"微重力环境正常反应"解释,难以平息公众对航天员健康的担忧。美国航天医学专家私下透露,长期失重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
波音公司的信誉在这场危机中遭受重创。作为NASA商业载人计划的重要承包商,"星际客机"累计135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与实际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该飞船首次载人试飞即出现5个推进器故障,地面团队耗时三个月仍无法远程修复。更讽刺的是,同属商业航天计划的SpaceX载人龙飞船同期已完成6次完美载人任务。
特朗普政府将事故归咎于拜登团队"系统性失败",紧急要求SpaceX提前部署备用飞船。马斯克旗下公司临时调整发射计划,将返程日期提前至3月19日。但这项政治干预引发业界争议:NASA前安全主管指出,仓促发射可能增加新风险,SpaceX为赶工期不得不跳过部分测试环节。
特朗普(资料图)
就在宇航员返程日期公布当天,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抛出《确保太空安全》报告。这份52页的文件看似倡导中美太空合作,实则暴露美国在航天领域的战略焦虑。报告承认中国已建成全球唯一在役空间站,嫦娥六号成功获取月球背面样本,天问系列探测器展现深空探索实力。为应对这种"挑战",文件提议建立类似美苏冷战热线的沟通机制。
但问题在于,美国2011年出台的《沃尔夫条款》仍禁止NASA与中国开展任何合作。中国航天专家指出,美方既想获取中国空间站技术成果,又要维持技术封锁,这种矛盾立场注定合作难以推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空间站已有19国科研项目入选,唯独美国项目因政治原因被拒之门外。
太空垃圾管理领域的现状更凸显合作必要性。当前近地轨道散布着3.6万块直径超10厘米的碎片,每秒7公里的速度使任何碰撞都可能引发灾难。2025年1月,中国空间站两次紧急变轨规避星链卫星,凸显现有预警机制的不足。虽然美方提议建立联合应急机制,却未对自家卫星的野蛮扩张作出限制。
SpaceX(资料图)
中国航天2025年规划显示,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器即将启程,新一代载人飞船进入测试阶段,可重复使用火箭试验频次提升至每月两次。这些进展与波音飞船故障、美国重返月球计划延期形成强烈对比。NASA局长纳尔逊最近坦承:"我们正目睹人类航天史上最剧烈的权力转移。"
当马斯克的飞船载着被困宇航员穿越大气层时,美国将面临更严峻的抉择——是继续用"沃尔夫条款"自我封闭,还是拆除藩篱真正拥抱国际合作。而对于把和平利用太空写入宪章的中国来说,开放合作的舱门始终向所有遵守规则的国家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