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模型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被合称为“六小龙”的6家“科技新贵”(深度求索、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群核科技)爆火出圈,使杭州再次爆火。
与此同时,广东、南京、山东、深圳、武汉、上海等城市加入反思阵营,不断自我拷问为什么没有培育出“六小龙”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一节点,为加速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更多“杭州六小龙”级别的明星企业,规模70亿元的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于2月18日落地。
70亿
做大做强“浙系”新能源汽车产业
据悉,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注册于杭州市滨江区,是浙江省“4+1”专项基金群落地的第17支基金,也是规模最大、期限最长的一支产业集群基金,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集群化培育、规模化提升、智能化发展、国际化布局。
图片来源:杭州资本
基金由杭州资本旗下基金管理平台国舜投资作为基金管理人,联合浙江金控下属金投鼎新共同管理,采用“直投+子基金”模式,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涵盖关键材料及零部件、整车制造、汽车后市场等上下游产业链环节,以及与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方向的交叉领域。
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军在基金成立当天表示,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是省级层面统筹谋划的重要举措,希望基金立足杭州、辐射全省,聚焦智能驾驶、车规级芯片、固态电池等关键赛道,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更多“杭州六小龙”级别的明星企业。
事实上,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早期的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用来维持持续的创新和研发工作,而在这一阶段,企业因回报时间过长、投入资金较大等原因难以实现快速盈利,更需要“耐心资本”坚持不懈地扶持。
2024年,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营收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增速位列全省15个特色产业集群第一,同时也成为浙江继绿色石化、现代纺织与服装、高端软件、智能物联四大万亿产业集群之后第五个产值突破万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图片来源:吉利控股
盖世汽车了解到,下一步,浙江将进一步优化省内汽车产能布局,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智能驾驶等关键赛道取得创新突破,持续支持骨干企业全球化发展。
资本与产业共进化,才是助推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而各大产投机构都致力于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以及战略资本。可以预见的是,此次产业基金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汇聚“源头活水”,将助力以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为领头羊的“浙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做大做强。
看好产业未来
真金白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地政府重点发力的产业之一。除了浙江省,多地已设立产业基金,真金白银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蓬勃发展。
更早之前,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基金规模200亿,新能源汽车领域正是基金投资覆盖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崛起的汽车之城——安徽省,在2023年便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总规模180亿元,以母子基金架构运行。其中,母基金规模40.4亿元,存续期10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助推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和“双招双引”。
就在同一年,安徽省县域首支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基金,中安新能源汽车基金在肥西注册成立,总规模10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各地政府也在紧跟产业发展节奏。
比如,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组建工作第一次筹备会于1月5日召开。
再如,根据2月5日举行的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透露的消息,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总规模200亿元,首期规模40亿元,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分类投向三大重点领域。
其中,产业发展引导方向重点投向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半导体芯片、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绿色氢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领域的链主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链主”,不少大型汽车集团也在充当投资人的角色。
2023年12月,广汽集团与中国银行、广州产投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三方将作为有限合伙人(LP)按33.4%、33.3%、33.3%的比例认缴出资,发起设立广州新祺智联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主要投向新能源电池、能源生态、车联网、智能驾驶、汽车芯片、智慧城市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项目。
据悉,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北汽产投”)2024年围绕绿色能源、车规级芯片、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完成了20余个项目投资。
在2024年12月29日成立的北京顺义汽车产业投资基金,规划总规模20亿元,首期10亿元,正是由北汽产投和顺义区政府投资基金的管理机构北京工顺投资共同管理。
2025年,北汽产投计划在北汽集团层面发起设立30亿规模的产业母基金,培育汽车与泛汽车领域前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