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我们的核级石墨开始加工,现在该车间正加班加点忙生产、赶订单。”今日一早,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炭材)副总经理赵世贵急匆匆地拿着当天生产该批产品的任务分解表分发到各生产单位。
石墨材料是第四代核反应堆高温气冷堆的关键材料,当前,成都炭材在2024年成功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的基础上已经开始量产。据赵世贵介绍,经检验,该核级石墨实现了该类关键材料国产化“从0到1”的突破,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温气冷堆的使用寿命,有力推动国内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发展。
“从0到1”
关键材料实现量产
“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温气冷堆堆芯微缩模型,我们公司研发的核级石墨材料在这个模型的堆芯内起到的是慢化和反射作用。”在成都炭材产品展厅,赵世贵带记者参观了公司生产的石墨材料应用的各个场景。
记者了解到,成都炭材主要从事等静压石墨、碳碳复合材料及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是一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等静压石墨制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等静压石墨产能达到全国前列。
“我们从2006年开始布局研发第四代高温气冷堆芯石墨产品,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最新的辐照试验数据表明,成都炭材自主研发的核级石墨能够完全实现国产替代。”赵世贵说,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公司去年取得的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以前这个材料基本是从国外进口,有了这个许可证后,我们生产的该产品就能完全替代以前的进口产品,应用到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上。”
“公司提前做好了设备检修和原材料储备工作,开年后便加班加点赶订单,为冲刺‘开门红’奠定了坚实基础。”赵世贵说。
一季度产量增长
全年计划投入超10000吨
除了核工业用核级石墨材料,成都炭材还积极拓展民用石墨产品市场,生产包括光伏石墨热场,半导体专用石墨材料,精密模具石墨等在内的多种民用产品。在民用石墨产品生产线上,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对石墨坯料进行精加工,生产出各种规格的石墨制品。
“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我们将石墨坯料加工成不同尺寸,目前,我们能加工的石墨成品最大直径为1.5米,这在全国同行业中来说处于领先水平。”赵世贵告诉记者。
“和去年四季度相比,我们现在一季度的生产量已经大幅增长。”赵世贵充满信心地说,今年公司计划投入更多石墨坯料,以保障全面销售目标。按照目前的生产进度来看,产量和销售将实现双增长。
成都炭材核级石墨材料的量产,加速推动了成都经开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当前,成都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已聚集规上企业67家,覆盖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等各个领域,应用服务汽车、电子信息、建筑、生物医药等众多行业,已成为成都经开区第二个‘百亿级’产业。”龙泉驿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国家、省、市、区各级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带动下,该区涌现了一批在硬质合金、光电玻璃、特种石墨、玄武岩纤维、绿色建筑材料等细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据悉,截至目前,成都经开区已培育美奢锐等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光明光电等3家成都市先进材料链主企业,建成“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四川区域中心”以及光明光电国家级技术中心等32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了“自主研发为主导、产学研合作为支撑、检验检测平台为保障”的创新体系。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图片 李柯雨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