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都没问题,选D。现在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网站都是https了,电子支付类的更不用说了。
简单邮件传输的协议是SMTP(发)和POP3(收),分别是25和110。选B和B
网络分片技术,分割切片嘛。
选C,AES加密等级比较高了,A开放式估计都不加密,WPA选版本高的WPA2.
解析:为无线网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安全级别从低到高分别为WEP
选A,B不对,C:交换机是这样工作的,收到帧后虽然知道目的地址,但是不知道哪个端口连接了目的地址,所以泛洪一下,谁给它回复了,它就把回复的端口计入地址表项,不仅仅是添加目的地址还有端口; D不是静态增长是动态,并且重启不会丢失,不过每隔一段时间会整体更新。
分组交换,这个是主流我记得。
解析:网络层核心是IP协议,其单位是分组,分组交换。
这个选D,双花攻击不能完全阻止
以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应用比特币为例,矿工的“挖坑”行为,其动机是为了获得代币奖励;其技术本质是尝试计算一个Hash碰撞,从而完成工作量证明;对社区而言,成功挖矿的矿工获得记账权和代币奖励是区块链应用系统的激励机制,是社区自我维持的关键。然 而,挖矿行为自身并不能防止双花攻击(即一笔钱可以花出去两次)。
我选C
在Linux中,DNS的配置文件保存在/etc/resolv.conf。/etc/resolv.conf是DNS客户机的配置文件,用于设置DNS服务器的IP地址及DNS域名,还包含了主机的域名搜索顺序。该文件是由域名解析器(一个根据主机名解析IP地址的库)使用的配置文件。它的格式比较简单,每行以一个关键字开头,后接一个或多个由空格隔开的参数。
B肯定不对,路由器还需要流控、差验等等功能比交换机强大,速度也肯定比交换机慢。D还有带宽的延迟呢,选A,实际选D
网络中的延迟产生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运算、读取和写入、数据传输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拥塞所带来的延迟。在网络中,数据读写的速率较之于数据计算和传输的速率要小得多,因此数据读写的延迟是影响网络延迟的最大的因素。
在对等网络中,由于采用总线式的连接,因此网络中的终端数量越多,终端所能够分配到的转发时隙就越小,所带来的延迟也就越大。比如p2p节点越多,下载越快。
路由器一般采取存储转发方式,需要对待转发的数据包进行重新拆包,分析其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再根据路由表对其进行路由和转发,而交换机采取的是直接转发方式,不对数据包的三层地址进行分析,因此路由器转发所带来的延迟要大于交换机。
数据在Internet中传输时,由于互联网中的转发数据量大且所需经过的节点多,势必会带来更大的延迟。
对等网络补充:
对等网络是一种网络结构的思想。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也就是WWW所采用的结构方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比如P2P,大家都是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
第一问选A,第二问选C
Windows的netstat命令用来查看某个端口号是否被占用以及由哪个进程占用。
Perfmon(Performance Monitor)是Windows自带的性能监控工具,提供了图表化的系统性能实时监视器、性能日志和警报管理。通过添加性能计数器(Performance Counter)可以实现对CPU、内存、网络、磁盘、进程等多类对象的上百个指标的监控。
iptables是在Linux2.4内核之后普遍使用的基于包过滤的防火墙工具,可以对流入和流出服务器的数据包进行很精细的控制。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
选的D,端口对应进程通信
TCP端口号的作用是进程寻址依据,即依据端口号将报文交付给上层的某一进程。
选择C
B不对,你用电脑的时候基本很少自己配置过ip和子网掩码等等吧,所以DHCP自动分配了。
C:DHCP分客户端和DHCP服务器,客户端的IP是服务器给的吧,可不一定是本网段的。
D:这个服务不是默认开启的,需要上去配置并开启
A:一个园区当然可以多台了,这个服务器不一定非得一个。
选A
选C PTR记录是反向记录,通过IP查询域名。
DHCP Decline:DHCP客户端收到DHCP服务器回应的ACK报文后,通过地址冲突检测发现服务器分配的地址冲突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不能使用,则发送Decline报文,通知服务器所分配的IP地址不可用。
选D
解析:基本也是常识了,肯定不包括用户培训计划。利用需求分析和现有网络体系分析的结果来设计逻辑网络结构,最后得到一份逻辑网络设计文档,输出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物理网络设计是对逻辑网络设计的物理实现,通过对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运行环境等确定,确保网络的物理连接符合逻辑连接的要求。输出如下内容:
A
解析:层次化路由的含义是指对网络拓扑结构和配置的了解是局部的,一台路由器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路由信息,只需要了解其管辖的路由信息,层次化路由选择需要配合层次化的地址编码。而子网或超网就属于层次化地址编码行为。
B
解析:区分服务是为解决服务质量问题在网络上将用户发送的数据流按照它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划分
等级的一种协议。区分服务将具有相同特性的若干业务流汇聚起来,为整个汇聚流提供服务,而不是面向单个业务流来提供服务。每个IP分组都要根据其QoS需求打上一个标记,这种标记称为DS码点,可以利用IPv4协议头中的服务类型字段,或者IPv6协议头中的通信类别字段来实现,这样就维持了现有的IP分组格式不变。
B
解析:IPv6地址的格式前缀(FP)用于表示地址类型或子网地址,用类似于IPv4的CIDR表示方法表示。链路本地地址:前缀为1111111010,用于同一链路的相邻节点间的通信。相当于IPv4的自动专用IP地址。为实现IP地址的自动配置,IPv6主机将MAC地址附加在地址前缀1111111010之后,产生一个链路本地地址。
选C啊
解析:管理距离是指一种路由协议的路由可信度。每一种路由协议按可靠性从高到低,依次分配一个信任等级,这个信任等级就叫管理距离。
为什么要出现管理距离这个技术呢?在自治系统内部,如RIP协议是根据路径传递的跳数来决定路径长短也就是传输距离,而像EIGRP协议是根据路径传输中的带宽和延迟来决定路径开销从而体现传输距离的。这是两种不同单位的度量值,我们没法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定义了管理距离。这样我们就可以统一单位从而衡量不同协议的路径开销从而选出最优路径。正常情况下,管理距离越小,它的优先级就越高,也就是可信度越高。对于两种不同的路由协议到一个目的地的路由信息,路由器首先根据管理距离决定相信哪一个协议。AD值越低,则它的优先级越高。一个管理距离是一个从0——255的整数值,0是最可信赖的,而255则意味着不会有业务量通过这个路由。由此可见,管理距离是与信任相关的,只有选项C是相符的。
选C
全双工是任何时刻都可以不用轮流,而且半双工只是在同一时刻只能单向,不同时刻双向。
RAID5是数据和验证分散存储,并且奇偶校验,校验信息总量占一个磁盘的容量,三块各80,那么数据可以占160校验占80,数据和校验分散在三个盘中。所以第一问选B,数据占160。第二问是B,三块盘2各80一个40,一般按照小的盘块总量来控制校验信息总量,所以数据量占160,校验信息占40. 选择B
解析:RAID 5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中数据信息与校验信息的配比是N+1方案,即N份数据,1份校验信息,所以用3块容量为80G的硬盘实际数据容量为160G。当3盘不同容量的盘做RAID时,会以最小容量的盘为准,所以2块80G和1块40G的盘视为3块40G的盘,所以容量为80G。
选择C
IPV6比IPV4复杂
IPv6寻址模式分为三种,即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泛播地址。
通常一台IPv6主机有多个IPv6地址,即使该主机只有一个单接口。一台IPv6主机可以同时拥有以下几种单点传送地址:
每个接口的链路本地地址;每个接口的单播地址(可以是一个站点本地地址和一个或多个可聚集全球地址);回环(loopback)接口的回环地址(::1);此外,每台主机还需要时刻保持收听以下多点传送地址上的信息;节点本地范围内所有节点组播地址(FFOUh?链路本地范围内所有节点组播地址(FF02::1);请求节点(solicited-node)组播地址(如果主机的某个接口加入请求节点组;组播组组播地址(如果主机的某个接U加人任何组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