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是在2020年12月17日凌晨成功飞回地球的。
嫦娥五号的整个任务过程是对中国航天技术的一次重大挑战与突破,从发射到返回的全程,该探测器历经了多个关键阶段,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技术难度和挑战,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1、嫦娥五号任务总览:
嫦娥五号的任务从2020年11月24日的发射开始,经历了23天的精彩旅程,这段期间,探测器完成了从月球到地球的旅途,总共耗时8天,其中在月面工作时间为2天,返回地球则需要13天。
这一过程中,探测器共进行了1次对接和6次分离的操作,采取了两种方式进行采样,并完成了5次样品转移,整个任务包括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展示了中国航天的高水平实力。
2、关键时间点详解:
嫦娥五号的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于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成功发射升空,这一壮观的场景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上演,开启了为期23天的任务。
在2020年12月6日12时3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此时已经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返回地球。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和旅程,嫦娥五号最终在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成功着陆,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的成功。
在嫦娥五号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技术亮点和挑战:
月面起飞技术:嫦娥五号在月面工作结束后,需要从月球表面起飞并携带样品返回,这一过程需要精确的轨道控制和强大的推进力,确保探测器能够安全离开月球并进入返回轨道。
高速重返技术:当探测器从月球返回地球时,需要以极高的速度穿越地球大气层,这一过程中,强烈的摩擦热和物理冲击对探测器的材料和设计提出了极高要求。
样品保护技术:为了确保从月球带回的样本不受污染和损坏,嫦娥五号采用了特殊的密封和保护措施,保证样品的科学价值。
嫦娥五号的成功不仅是中国航天工程的一个巨大成就,也是全人类探月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强大能力,还为全人类的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