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引擎版本支持机制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应用架构,微服务引擎作为微服务架构的核心组件,其版本的支持机制对于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与前瞻性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微服务引擎的版本支持机制,以帮助开发者和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机制,确保其业务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1. 微服务引擎
微服务引擎(MSE)是阿里云提供的一款服务于微服务架构的技术产品,支持微服务的注册、配置、发现和通信等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服务引擎也在不断地进行升级和优化,以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了解其版本支持机制,对于保障企业业务的平稳过渡和升级至关重要。
2. 版本号说明
根据官方文档,微服务引擎的版本号格式为:{major}.{minor}.{patch}。{major}.{minor} 表示正式版本号,{patch} 表示补丁版本号,在 v1.3.1 中,1.3 是正式版本号,1 是补丁版本号。
3. 版本支持机制
微服务引擎创建
只能创建最新版本的微服务引擎,不支持创建指定版本微服务引擎。
微服务引擎维护
支持同时维护最新的3个正式版本,其余的版本将不再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支持新的功能、社区bugfix回合、漏洞修复、升级等。
微服务引擎版本升级
正式版本升级:1.3、1.2版本支持平滑升级到2.4及以后版本,且功能兼容,支持当前最新的3个正式版本中的2个较低版本升级到最新版本,当前最新的3个正式版本为2.4、1.3、1.2,则支持由1.2、1.3升级到2.4。
补丁版本升级:微服务引擎后台提供补丁版本自动升级,例如由1.3.0升级到1.3.1。
升级风险评估:当引擎升级已超出可支持升级的版本范围时,可能导致微服务引擎的管理功能不可用,建议通过提交工单进行升级前的风险评估。
版本约束
微服务引擎版本升级后,不支持版本回滚。
4. 代码仓库分离与管理
在多人团队开发中,为了避免代码冲突并提高开发部署效率,建议按照业务模块进行代码拆分,将每个业务模块的代码存放在独立的代码仓库中,使用Bill Of Materials (BOM)统一规划依赖组件的版本,可以简化依赖管理并减少因版本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5. Serverless化与成本优化
随着微服务引擎向Serverless形态演进,带来了计费模式和运维层面的优化,Serverless化的计费模式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减轻了运维负担,MSE的注册配置中心开发版通过资源优化降低了价格,提升了开发测试环境的效率和竞争力。
6. 相关实践案例
多个大型企业和行业已经成功应用微服务引擎,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本效益和性能提升,波司登基于ACK + MSE + ARMS + Prometheus支撑了在线业务百万级并发大流量,业务迭代效率提升2倍,生产事故降低70%,费芮互动通过MSE云原生网关构建零信任架构,性能提升90%,响应时间下降50%。
FAQs
1、问:微服务引擎是否支持旧版本的创建和升级?
答:不支持创建旧版本的微服务引擎,仅支持最新版本的创建以及最新的3个正式版本中的2个较低版本向最新版本的升级。
2、问:如何管理微服务引擎中的公共组件版本?
答:建议使用Bill Of Materials (BOM)来统一管理公共组件的版本,这可以在Maven项目中通过定义一个包含所有依赖组件及其版本的BOM文件来实现,各业务模块只需引入BOM中的依赖,无需显式指定组件的具体版本。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介绍,展示了【服务器正式版 微服务引擎(MSE)版本支持机制】的相关信息:
特性/组件 | 描述 |
微服务架构版本 | 适用于各种微服务架构的版本迭代。 |
Serverless 技术 | 利用 Serverless 架构提供高弹性、低成本的服务。 |
组件/SDK 版本一致性 | 保证不同微服务组件和 SDK 版本的一致性,减少兼容性问题。 |
研发效率提升 | 通过组装式研发,提高开发效率和协作。 |
弹性容量规划 | 根据业务需求自动扩缩容,无需担心资源评估。 |
运维责任明确 | 对于 ISV 开发的业务,明确基础组件的运维责任。 |
全链路流量控制 | 提供全链路流量控制能力,保障系统稳定性。 |
逻辑隔离环境 | 快速搭建日常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和逻辑隔离。 |
巡检与监控告警机制 | 设立专业的巡检和监控告警机制,预防线上故障。 |
以下是对介绍中各列的详细描述:
微服务架构版本:指微服务的迭代和版本管理,以支持复杂业务系统的快速迭代。
Serverless 技术:提及了微服务架构演进的趋势,即通过 Serverless 技术实现成本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组件/SDK 版本一致性:强调在多团队开发环境中保持微服务组件和 SDK 版本的一致性,避免潜在的兼容性问题。
研发效率提升:描述了微服务与 Serverless 结合后,如何提升研发效率和协作。
弹性容量规划:自动化的容量规划能力,使系统可以根据实际负载自动调整资源。
运维责任明确:特别针对由独立软件供应商(ISV)开发的业务,指出项目验收后基础组件的运维责任需明确。
全链路流量控制:微服务治理能力的一部分,提供全链路的流量控制以维护系统稳定性。
逻辑隔离环境:允许用户快速建立开发测试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隔离。
巡检与监控告警机制:建立标准化的监控体系,以预防并快速响应可能的线上故障。
请注意,这个介绍是基于提供的参考信息构建的,实际的产品特性和描述可能会有所不同。
上一篇:主机后边的1060什么意思